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
【图文】:
以西递、宏村、棠越的竞争为例,1999年以前,棠撇的游客量高于西递、宏村,1999年,西递的游客量超过了棠越(当时西递尚未入选世界遗产),2004年开始,宏村游客量超过棠椒。(见图3一l)。图3一1西递、宏村、棠抛游客量比较图资料来源:黄山市旅游局提供现在皖南村落的内部竞争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西递和宏村之间的竞争;第二层次是棠越、呈坎、唐模、南屏之间的竞争;第三层次是其他村落之间的竞争〔州。(4)旅游布局不全面为照顾团队游客,村落的游览时间多在1.5一2小时之间(甚至1小时),因此村落内部的景点数量和位置、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等多围绕1.5一2小时的线路布局。这导致团队游客快速离开村落和古城,而散客却不能方便地到其它区域游览,形成了“游览时间少—景点少—游览时间少”的恶性循环。村落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少,游客餐饮、住宿、购物的花费较少,旅游公司只能靠门票收入获利,村民和当地部门获利较少,不利于村落经济的整体发展。其实,村落如能做精做细,增加活动内容,方便游客自己游览,就能延长团队游客时间,并能吸引更多的散客和回头客。
图4一l西递、宏村游客量相对于黄山风景区游客量之比例图4.2劣势(耗从俐ESSES)分析(1)保护利用的盲目化一是草草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只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缺乏创新设计和文化品位,产品粗糙;有些甚至配套设施不足,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较差;服务落后,管理混乱,结果不仅损害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还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二是过度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大兴土木,建园造景,,技术化、人工化痕迹明显;甚至在有些旅游热点区域已经异化为“开发性热”,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破坏。这种做法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既不符合乡村旅游乡村性的核心要求,又不符合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2)保护利用的初级化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初级化和需求的初级化。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不少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仅仅是立足于“古建筑观光”或“生态观光”,其结果是重乡村物质环境,轻乡村文化内涵;重乡村景观生态,轻乡村意象空间;导致黄山市境内不少古村落的旅游产品初级化、同类化。目前,古村落旅游开发仍局限在一些看得见的文物上,强调对文物古迹的恢复和利用,忽视对徽州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游客在导游人员带领下,看看老房子,逛逛老巷子,进行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这种旅游方式与真正领略、了解徽文化相距甚远。徽州文化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还包括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科技以及风情民俗等无形资源。虽然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注意了这一点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年02期
2 傅中平;林丽华;严哲;杨加林;;广西隆林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理念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6期
3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东新经济杂志社课题组;;广东省滨海旅游资源分析与发展历程[J];新经济;2011年07期
4 田纪鹏;何建民;;上海旅游业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旅游资源、企业、政策与旅游经济关系的视角[J];旅游科学;2011年03期
5 孙冬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战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国庆;;皖南古村落遗产保护的规划思考——以西递、宏村为例[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红罡;万小娟;;区域旅游发展的路径依赖:皖南古村落旅游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高太平;陈德广;;洛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卫丽亚;汪彬;;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卢松;张捷;;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万国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任士库;;太原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8 郭雅玲;冯会;;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思考[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9 葛本中;张晓玲;;桂林旅游区开发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10 杨凤梅;王乃昂;;西秦岭客源市场调查与旅游资源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将“扩容”[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兴农;闻名天下的徽派民居——皖南古村落[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3 潘雯;皖南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进展顺利[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本版策划 撰稿 中共定远县委宣传部;定远:让你心动的向往![N];江苏经济报;2009年
5 王学华;挖掘皖南古村落的旅游价值[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何小龙 陈川木;皖南古村落应整体保护[N];江淮时报;2005年
7 财贸所 戴学锋;古村落旅游开发与文明延续的异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陈晶晶;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首发式在黟县举行[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特约记者 薄峰;沙雅着重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N];阿克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金莲;北京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伍淳华;智能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中效用的产生和体现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艳;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严云玉;皖南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价值增值机制探析[D];扬州大学;2010年
3 刘昌雪;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彬;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潘斌;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安传艳;中原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刘影;突泉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翼飞;皖南民居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杜隽;聚“能”而居[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李琴;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体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