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3:03
【摘要】: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人类学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随着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皖南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已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和乡村游目的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和调控需要。科学、客观、系统地对皖南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做出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和特殊性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皖南古村落旅游业现状的详实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合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实际,确定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并提出主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相应的投资、政策走向,以及战略实施的具体对策。 论文对皖南古村落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也使人们对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并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地区进行正确的旅游开发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图文】:

比较图,宏村,游客量,比较图


以西递、宏村、棠越的竞争为例,1999年以前,棠撇的游客量高于西递、宏村,1999年,西递的游客量超过了棠越(当时西递尚未入选世界遗产),2004年开始,宏村游客量超过棠椒。(见图3一l)。图3一1西递、宏村、棠抛游客量比较图资料来源:黄山市旅游局提供现在皖南村落的内部竞争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西递和宏村之间的竞争;第二层次是棠越、呈坎、唐模、南屏之间的竞争;第三层次是其他村落之间的竞争〔州。(4)旅游布局不全面为照顾团队游客,村落的游览时间多在1.5一2小时之间(甚至1小时),因此村落内部的景点数量和位置、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等多围绕1.5一2小时的线路布局。这导致团队游客快速离开村落和古城,而散客却不能方便地到其它区域游览,形成了“游览时间少—景点少—游览时间少”的恶性循环。村落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少,游客餐饮、住宿、购物的花费较少,旅游公司只能靠门票收入获利,村民和当地部门获利较少,不利于村落经济的整体发展。其实,村落如能做精做细,增加活动内容,方便游客自己游览,就能延长团队游客时间,并能吸引更多的散客和回头客。

游客量,宏村,比例图,乡村旅游


图4一l西递、宏村游客量相对于黄山风景区游客量之比例图4.2劣势(耗从俐ESSES)分析(1)保护利用的盲目化一是草草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只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缺乏创新设计和文化品位,产品粗糙;有些甚至配套设施不足,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较差;服务落后,管理混乱,结果不仅损害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还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二是过度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大兴土木,建园造景,,技术化、人工化痕迹明显;甚至在有些旅游热点区域已经异化为“开发性热”,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破坏。这种做法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既不符合乡村旅游乡村性的核心要求,又不符合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2)保护利用的初级化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初级化和需求的初级化。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不少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仅仅是立足于“古建筑观光”或“生态观光”,其结果是重乡村物质环境,轻乡村文化内涵;重乡村景观生态,轻乡村意象空间;导致黄山市境内不少古村落的旅游产品初级化、同类化。目前,古村落旅游开发仍局限在一些看得见的文物上,强调对文物古迹的恢复和利用,忽视对徽州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游客在导游人员带领下,看看老房子,逛逛老巷子,进行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这种旅游方式与真正领略、了解徽文化相距甚远。徽州文化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还包括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科技以及风情民俗等无形资源。虽然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注意了这一点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年02期

2 傅中平;林丽华;严哲;杨加林;;广西隆林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理念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6期

3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东新经济杂志社课题组;;广东省滨海旅游资源分析与发展历程[J];新经济;2011年07期

4 田纪鹏;何建民;;上海旅游业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旅游资源、企业、政策与旅游经济关系的视角[J];旅游科学;2011年03期

5 孙冬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战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国庆;;皖南古村落遗产保护的规划思考——以西递、宏村为例[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红罡;万小娟;;区域旅游发展的路径依赖:皖南古村落旅游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高太平;陈德广;;洛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卫丽亚;汪彬;;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卢松;张捷;;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万国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任士库;;太原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8 郭雅玲;冯会;;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思考[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9 葛本中;张晓玲;;桂林旅游区开发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10 杨凤梅;王乃昂;;西秦岭客源市场调查与旅游资源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将“扩容”[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兴农;闻名天下的徽派民居——皖南古村落[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3 潘雯;皖南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进展顺利[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本版策划 撰稿 中共定远县委宣传部;定远:让你心动的向往![N];江苏经济报;2009年

5 王学华;挖掘皖南古村落的旅游价值[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何小龙 陈川木;皖南古村落应整体保护[N];江淮时报;2005年

7 财贸所 戴学锋;古村落旅游开发与文明延续的异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陈晶晶;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首发式在黟县举行[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特约记者 薄峰;沙雅着重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N];阿克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金莲;北京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伍淳华;智能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中效用的产生和体现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艳;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严云玉;皖南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价值增值机制探析[D];扬州大学;2010年

3 刘昌雪;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彬;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潘斌;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安传艳;中原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刘影;突泉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翼飞;皖南民居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杜隽;聚“能”而居[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李琴;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体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2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2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