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07:49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首先是要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尽量客观的价值评价,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提供依据。要想成功地开发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在搞好旅游资源调查、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旅游资源评价要在旅游资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从而合理确定不同旅游资源的开发序列和方向,为制定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选择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对青臧高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青藏高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其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划。力争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并以此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政府做出正确的旅游开发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全文内容包括如下七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选题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在综述旅游资源及其分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做全面介绍。提出本研究中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第三部分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等方面介绍研究区域。 第四部分介绍青藏高原的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第五部分依据旅游资源属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青减高原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主要是价值定性评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分为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和旅游资源分区评价。 第六部分在对旅游资源综合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做出分析,总结出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特点。 第七部分基于以上分析,对全文做出总结,得出结论。
【图文】:
青藏高原包括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以北,蒙古高原、哈萨克丘陵以南,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以西,图兰低地、伊朗高原以东,海拔3,OO0m等高线所包围的大区域。在我国,青藏高原一般指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以南,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西,西边和南边至国界的广大区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毗邻;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以4,000。左右的高差与亚洲中部干旱荒漠区的塔里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相连;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东部以玉龙雪山、大雪山、夹金山、邓峡山及崛山的南麓或东麓为界,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衔接。在25ON~40ON,74OE一104oE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面积250万km“,平均海拔4,000一5,o00m,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图3一1为青藏高原地形图。
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完全地理意义上的青藏高原界限不是很吻合。如图3一2所示。J一二几‘了叼,E一~一~~‘二一-一J.口护EI,、宁户勺:}享-、夕/认灿片式~\一一、图例回省会城市0州地政府所在地-铁路一公。一t一1一.图3一2青藏高原各省区行政区划图 F19.3一 2TheadministrativezoningofQinghai一 TibetPlateau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本文编号:2650931
【图文】:
青藏高原包括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以北,蒙古高原、哈萨克丘陵以南,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以西,图兰低地、伊朗高原以东,海拔3,OO0m等高线所包围的大区域。在我国,青藏高原一般指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以南,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西,西边和南边至国界的广大区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毗邻;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以4,000。左右的高差与亚洲中部干旱荒漠区的塔里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相连;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东部以玉龙雪山、大雪山、夹金山、邓峡山及崛山的南麓或东麓为界,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衔接。在25ON~40ON,74OE一104oE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面积250万km“,平均海拔4,000一5,o00m,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图3一1为青藏高原地形图。
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完全地理意义上的青藏高原界限不是很吻合。如图3一2所示。J一二几‘了叼,E一~一~~‘二一-一J.口护EI,、宁户勺:}享-、夕/认灿片式~\一一、图例回省会城市0州地政府所在地-铁路一公。一t一1一.图3一2青藏高原各省区行政区划图 F19.3一 2TheadministrativezoningofQinghai一 TibetPlateau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代凌枝;代合治;赵汝磊;;基于AHP法的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雪瑞;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代凌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0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5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