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旅游节庆驱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0:30
【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旅游产品,旅游节庆基于区域自然、人文、经济、历史、文化优势策划、开发并举办,从普通域内民众活动演变成为域外广受关注的旅游吸引物,从而为当地旅游业所利用,为举办地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效益。它利用动态的方式和手段全面展示旅游地静态资源和文化,使旅游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异域风情、感受异域文化,尽享激情和刺激,从而得到真正的心理宣泄和精神解脱。因此,活动形式的旅游开发日益得到旅游者的欢迎。但是,我国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活动策划缺乏新意,活动管理不完善,营销服务不到位,节庆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导致其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基于中国旅游节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系统论为基础,本文着重探讨其影响因素、驱动因子和驱动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1)对旅游节庆基本概念(旅游节庆、驱动机制)和基本理论(资源禀赋、产业关联、系统论)的解析和说明,这是文章写作的基础条件。 (2)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用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衡量中国区域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并对其区域差异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实力、文化产业等是影响旅游节庆发展的宏观要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获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是微观要素。 (3)以系统论为基础,本文将旅游节庆驱动系统分为需求系统、供给系统、支撑和中介系统四个子系统。需求系统是旅游节庆发展的最初动力,供给系统是旅游节庆发展的基础条件,支撑和中介系统实现了需求和供给系统的有效对接,保证旅游节庆整个驱动系统的顺利运行。根据其影响要素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把旅游节庆分为资源驱动型、市场驱动型和综合驱动型三种类型。 (4)旅游节庆各驱动要素互相关联,又自成体系,其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摩擦。本文从活动的需求供给、举办地政府和企业、游客和居民等方面探讨并分析旅游节庆驱动要素之间的摩擦,提出解决措施。最后,从创造活动需求、增强活动供给、疏通中介、完善支撑等方面对我国旅游节庆驱动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完善提出建议。
【图文】:

框架图,论文研究,框架,内容构建


4.2论文研究框架根据文章研究目标、思路和内容构建其研究框架(图1一1):驱驱动机制 制 驱驱动棋一式_分析 析机机制的优化完普普 结结论与展望 望 图1一1论文研究的框架

旅游节庆,产生背景


发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并一发不可收。这和我国传统节庆资源丰富有关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旅游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文化经济和假日经济发展是旅游节庆之所以蓬勃发展的背景条件(图3一l),政策因素却直接推动了城市旅游节庆的大发展②。图3一1旅游节庆产生背景图示旅游节庆全面展示区域自然、经济、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来此消费,从而实现为区域旅游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作为旅游产品,也作为区域营。e甸sostom,《论圣神降临节》 DesanetapenteCostal,hom·I,mi,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海琴;;大众参与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淑荣;;我国城市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0期

3 朱仁洲;;旅游节庆品牌形象标识设计探讨[J];中华商标;2011年08期

4 黎洁;;旅游节庆产品构成分析和发达地区节庆日管理现状初探[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6年02期

5 黄沛;王晖;;浅析旅游节庆的标准化[J];江苏商论;2008年11期

6 陈丹微;马丽卿;;舟山市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4期

7 龙雨萍;;襄樊市旅游节庆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4期

8 付岩;旅游节庆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4期

9 罗中玺;袁凤琴;;区域民族旅游节庆策略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地区节庆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10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俊辉;;论新时期节庆旅游的兴起[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申健健;;地方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尹发秀;;浅谈旅游节庆品牌的打造[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6 文金;李可;杨箫;杜珊;张明慧;余楚凤;;“互联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7 黄翔;郎丽;吴娟;;湖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敏;;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A];黔西南党校论坛(2017年第3期 总第59期)[C];2017年

9 文金;李可;杨箫;杜珊;张明慧;余楚凤;;“互联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10 程秋生;李建丹;程建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整理 沈仲亮 张玫;旅游节庆的国际化打造[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浙江:旅游节庆该如何转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陆灵凤;创新乡村旅游节庆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2年

4 郄娟 河北记者站 李勇;河北省金秋旅游节庆特色鲜明[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史铁华;壮大中国的旅游节庆产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旅游节庆,全民动员理所当然?[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宁波大学 苏勇军;关于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建设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记者 钟珍玲;新会旅游组合拳打得漂亮[N];江门日报;2018年

9 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蔡克信 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杨振之;旅游节庆的国际化——路在何方?[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李晓林;文化是旅游节庆的灵魂[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李杰;安徽省马鞍山市老年人自我忽视影响因素的横断面及纵向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蒋鹏;移动社会网络服务中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9 师容;注意力、时间和知识:我国政府决策的核心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10 陈晓燕;汇率变动下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建功;中国旅游节庆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姚海琴;大众参与非专业类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会;洛阳牡丹花会市场化运作经济效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王悦明;山东省旅游节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强;民俗旅游节庆品牌化水平评价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俞杨俊;旅游节庆策划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国平;地方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杨;区域旅游节庆品牌的策划[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成曦;旅游节庆系统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济任;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0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60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