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甲居藏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9:02
【摘要】: 随着我国民族旅游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旅游作为“一种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力量”①,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影响,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特色性、多元性和脆弱性等特点,旅游开发容易使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伴随着游客和资本的涌人,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和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主要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影响入手,分析民族旅游给旅游地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民族旅游的开展可能导致的社会文化问题。 本文以甲居藏寨为研究对象,分析民族旅游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以及甲居藏寨旅游已面临和可能面临的困境,研究如何保护甲居藏寨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在旅游人类学视野下探索民族旅游者的本质,总结甲居藏寨旅游发展经验和教训,为其他民族旅游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对甲居藏寨民族旅游者旅游本质的分析,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的走访调查,为甲居藏寨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研究发现,甲居藏寨旅游地生命周期为探查参与期,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已初见成效,然而伴随外来游客的到来,不可避免地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民族旅游者有求新、求异、求真的旅游心理需求,希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追求真实的旅游体验,因此,甲居藏寨的旅游发展要坚持文化先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加强当地居民对民族旅游开发的参与程度,利用旅游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开展体验性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防止盲目开发,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
【图文】:

区位,成都


.1 甲居藏寨的地理位置和建制沿革丹巴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甘孜州东部经101°17'到102°12',北纬30°24'到31°23',是沟通东面的成都、北阿坝、西面的西藏和南面的贵州云南的要道。4条出入境道路,从近至远分;小丹路、瓦丹路、刷丹路、八丹路,从小丹路沿小金河至小金四姑娘山龙熊猫基地、都江堰到成都365公里;从瓦丹路沿大渡河谷至姑咱、泸定螺沟、雅安碧峰峡到成都451公里;从刷丹路沿大金河至金川县、马尔康基土司官寨、九寨沟、黄龙到成都578公里;从八丹路沿天然盆景耗牛谷公大草原、康定跑马山、泸定、海螺沟、雅安碧峰峡到成都579公里。甲居位于丹巴聂呷乡,位于丹巴县城西北部,距丹巴县城8千米,全乡51.3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68户,3320人,其中甲居村152户,6,卡恰村121户,529人。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7.4%、草场面积占总面积3%,,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至2800米的地带,所在地年平均气温12°降水量613.9毫米,无霜期188至306天,年均无霜期217天,年日照2242时,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满;陈芸先;;区域性民族旅游开发条件与策略分析——旅游人类学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陆军,潘善环;多维视野中的民族旅游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3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刘惠余;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加大旅游扶贫力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黄芳;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7 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8 吴其付;;国外民族旅游研究进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9 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年03期

10 刘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2666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66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