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研究
【图文】:
28图4-1 碎石图表4-26是旋转后的四个因子的负载值表格。由于在提取因子过程中,选择的是特征根大于1的变量,因此剔除了距离远、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森林旅游目的地商品出现假货、次品、空气质量、旅游社区人员对游客的态度这5项,另外23项归纳为四大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7.862%,主因子解释总方差大于60%和因子载荷大于0.6,这说明结构效度很好。表中的负载数据显示,,因子一对森林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森林旅游目的地交通状况、森林旅游目的地社会风气、旅游社区人员强买强卖、旅游社区人员欺蒙诈骗有较大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东泉;加快江西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4年10期
2 杨丕文;对发展山西森林旅游的探讨[J];山西林业;1998年05期
3 罗明忠;贵州森林旅游经营管理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胡坚强,张佩成,吴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浙江森林旅游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张英;;亲近大自然 相约玉苍山——浙江省首届、温州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举办[J];中国林业;2008年11期
6 兰兰;;漫步在开满野花的天堂[J];科学大观园;2010年20期
7 谢美书;黄启清;;中国首个省级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海南[J];热带林业;2011年01期
8 何立伟;加快发展我省森林旅游业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1997年02期
9 祝光耀;开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工作的新局面[J];陕西林业;1997年01期
10 欧继昌,林洪民;开发森林旅游,构筑海南西部旅游热线[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健;郭立;;借“森林重庆”之力,促森林旅游发展——重庆森林旅游的低碳与效益之路[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余美珠;;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黎树式;郝革宗;;广西森林旅游与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吴志文;;广元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方向华;;遂昌森林旅游现状与对策[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向阳;;旅游安全管理与法规责任建设[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凯昌;;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弘扬安全文化 狠抓旅游安全 促进山西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A];2007年“山西省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树乐;;新的启示与战略思考——关于发展森林旅游观光产业调研报告[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4 产学研结合平台论文集[C];2009年
10 马波;;论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许可制度——兼论行政许可制度的逻辑起点[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凤;重庆建成最长森林旅游路网[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红梅;森林旅游大发展应紧扣市场脉搏[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安徽省天柱山林场场长 储向前;生态文化该怎样融入森林旅游的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4 记者 张健康;温州森林旅游年收入7.1亿元[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卞文志;蒙阴为森林旅游注入文化元素[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龙琳;“森林旅游人家” 助推安徽生态游[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7 郭文东;海林 森林旅游打红色民俗牌[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谢慧 魏劲松 通讯员 程胜利;森林旅游: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N];经济日报;2010年
9 记者 耿闻;森林旅游成林业新增长点[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苏文拔 麦匡耀;海南森林旅游的革命性试验[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邓光玉;基于参与主体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胡明形;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叶晔;森林休闲理论与城郊森林休闲机会谱分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姜金璞;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杨财根;基于休闲旅游的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斌斌;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易志慧;森林旅游标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秦炜琳;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朱治国;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翠丽;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6 袁金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湖南省森林旅游产业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罗彤;湖南省森林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小明;中国森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蒙金华;广东南昆山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D];广州大学;2011年
10 刘慧慧;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7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8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