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7:43
【摘要】: 森林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尽量减少安全事故,保障游客森林旅游安全,同时森林旅游企业也制定了保证游客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来规避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游客作为旅游系统的主体,如果对于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置若罔闻,对自身旅游安全认知度不高,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提高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森林旅游健康发展。 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的调查显示,森林旅游游客安全经历的比例较高,游客偏好安静恬适的旅游活动,不喜欢冒险;森林旅游游客对安全、森林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措施的关注和对森林旅游安全的事前应对举措呈积极的态势;游客对森林旅游去的安全印象来源途径依次为新闻广告、亲身经历、道听途说、亲友介绍;游客认为森林旅游最安全的出游组织形式依次为与家人或朋友、参加旅游社、单位组织,独自一人;游客认为森林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是旅游接待设施设备问题,其次是安全制度问题,最后才是自我防范不够造成的;游客认为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依次为交通、饮食、娱乐、游览、购物和住宿;游客认为森林旅游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形态依次为火灾、疾病或中毒、其他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犯罪。通过方差分析表明游客自身属性(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和月均收入)不同,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社区社会环境安全认知因素、自然环境安全认知因素、服务环境安全认知因素和游客心理安全认知因素能够显著的解释森林旅游游客对森林旅游的安全认知。通过建立有序logistics回归模型,得出社区社会环境安全认知因素、自然环境安全认知影响因素、服务环境安全认知因素、游客心理安全认知因素、性别、森林旅游安全经历、对森林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措施关注程度、年龄、教育程度、月均收入、冒险偏好、森林旅游偏好是影响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度的主要因素。
【图文】:

碎石,森林旅游,旅游社区,目的地


28图4-1 碎石图表4-26是旋转后的四个因子的负载值表格。由于在提取因子过程中,选择的是特征根大于1的变量,因此剔除了距离远、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森林旅游目的地商品出现假货、次品、空气质量、旅游社区人员对游客的态度这5项,另外23项归纳为四大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7.862%,主因子解释总方差大于60%和因子载荷大于0.6,这说明结构效度很好。表中的负载数据显示,,因子一对森林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森林旅游目的地交通状况、森林旅游目的地社会风气、旅游社区人员强买强卖、旅游社区人员欺蒙诈骗有较大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东泉;加快江西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4年10期

2 杨丕文;对发展山西森林旅游的探讨[J];山西林业;1998年05期

3 罗明忠;贵州森林旅游经营管理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胡坚强,张佩成,吴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浙江森林旅游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张英;;亲近大自然 相约玉苍山——浙江省首届、温州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举办[J];中国林业;2008年11期

6 兰兰;;漫步在开满野花的天堂[J];科学大观园;2010年20期

7 谢美书;黄启清;;中国首个省级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海南[J];热带林业;2011年01期

8 何立伟;加快发展我省森林旅游业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1997年02期

9 祝光耀;开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工作的新局面[J];陕西林业;1997年01期

10 欧继昌,林洪民;开发森林旅游,构筑海南西部旅游热线[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健;郭立;;借“森林重庆”之力,促森林旅游发展——重庆森林旅游的低碳与效益之路[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余美珠;;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黎树式;郝革宗;;广西森林旅游与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吴志文;;广元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方向华;;遂昌森林旅游现状与对策[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向阳;;旅游安全管理与法规责任建设[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凯昌;;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弘扬安全文化 狠抓旅游安全 促进山西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A];2007年“山西省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树乐;;新的启示与战略思考——关于发展森林旅游观光产业调研报告[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4 产学研结合平台论文集[C];2009年

10 马波;;论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许可制度——兼论行政许可制度的逻辑起点[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凤;重庆建成最长森林旅游路网[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红梅;森林旅游大发展应紧扣市场脉搏[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安徽省天柱山林场场长 储向前;生态文化该怎样融入森林旅游的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4 记者 张健康;温州森林旅游年收入7.1亿元[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卞文志;蒙阴为森林旅游注入文化元素[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龙琳;“森林旅游人家” 助推安徽生态游[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7 郭文东;海林 森林旅游打红色民俗牌[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谢慧 魏劲松 通讯员 程胜利;森林旅游: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N];经济日报;2010年

9 记者 耿闻;森林旅游成林业新增长点[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苏文拔 麦匡耀;海南森林旅游的革命性试验[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邓光玉;基于参与主体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胡明形;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叶晔;森林休闲理论与城郊森林休闲机会谱分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姜金璞;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杨财根;基于休闲旅游的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斌斌;森林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易志慧;森林旅游标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秦炜琳;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朱治国;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翠丽;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6 袁金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湖南省森林旅游产业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罗彤;湖南省森林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小明;中国森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蒙金华;广东南昆山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D];广州大学;2011年

10 刘慧慧;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7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87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