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1:50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文中用了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根据农业旅游发展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郑州市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研究的重点是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外部环境,以及农业文化对农业旅游的支撑等实证研究。 首先,阐述了与农业旅游相关基础的理论:“农业区位论”、“环城游憩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吸收前人关于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资源和文化的角度界定了农业旅游的概念。对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概况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根据旅游园区所在的区域位置的不同,对郑州农业旅游园区的开发模式、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评价,认为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发展处于参与阶段,接着将进入发展阶段,在理论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于农业旅游概念的资源和文化视角的界定,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其次,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通过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市场调查,对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宏观、微观市场和农业文化资源作了全面的整理,证实了郑州市农业旅游供给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庞大,农业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农业旅游发展条件优越,其中对于农业文化的系统整理较有创新性。文中还运用了SWOT工具,对郑州市农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逐一分析。但是,由于多数农业旅游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郑州市农业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景区空间分布不合理;二、农业旅游区知名度不高;三、环境卫生条件差;四、配套设施不健全;五、经营管理有待改善;六、旅游项目缺乏新意。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区位、环城游憩带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针对已开发景区和未开发景区分别提出了在农业旅游区开发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产品促销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郑州市农业旅游的发展。 本研究对郑州市农业旅游市场展开的系统调查,对客源现状的问卷调查,目前未见公开文献发表。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
本文编号:2689813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莹;;郑州有机农业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2 张遵东;姜嵬嵬;;贵州贫困地区农业旅游扶贫开发探讨——以黎平县肇兴乡为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萍香;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韵涵;长春周边地区农业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艳萍;郑汴洛都市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飞;三峡重庆库区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鲍润华;三峡库区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田颖;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9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8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