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

发布时间:2020-06-02 01:04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以汉代墓葬帛画壁画、石刻画像中的相关图像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图像分布特点、形象特征的系统分析,归纳出伏羲女娲画像的基本图像志,并将其置于汉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揭示图像所蕴含的时代文化内涵。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伏羲女娲画像的特殊艺术功能,以及对于伏羲女娲神话研究的意义。本文包括绪论、七章正文、结语及附录。 绪论分为三节,第一、二节研究综述,回顾了伏羲女娲神话研究概况及伏羲女娲图像研究的现状,,第三节,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追溯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成。分别对伏羲、女娲形象进行探源,认为女娲为始祖母,伏羲为文化英雄,他们在战国中后期至汉初确立了对偶关系。 第二、三、四章对墓葬艺术中的伏羲女娲图像进行描述与分析。其中第二章主要集中于帛画、壁画部分,第三章侧重于石刻画像(画像石、画像砖),分为山东、河南、四川、陕北四个区域,进行归类释读,对某些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或带有争议性的图像,进行重点分析和阐释。第四章按时代顺序对伏羲女娲图像在汉代以后的流布与影响进行了梳理。 第五章对伏羲女娲画像进行图像学阐释,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伏羲女娲画像的基本图像志及核心图像(人首蛇身、日月、规矩)、区域图像(灵芝、嘉禾)、辅助图像(四灵、西王母与东王公、天门。 第六章论述汉画伏羲女娲图像的艺术功能,首先探讨了汉代丧葬习俗及其文化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伏羲女娲墓葬绘画的基本功能:护佑、调和阴阳和升仙。 第七章阐述汉代墓葬绘画中的伏羲女娲图像对伏羲女娲神话研究的意义。第一节深入讨论了汉画在神话研究中的史料价值;第二节论述汉代思想观念对于伏羲女娲神话的改造和重构;第三节探讨了汉代民俗文化对伏羲女娲神话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地域文化带来的差异性与民间工匠对神话的“二次创作”;本章第四节指出当前利用汉画材料研究伏羲女娲神话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论文的附录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对各地出土的汉代墓葬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画像进行汇编。
【图文】:

南阳,羲和,西关,南阳市


,,[55]l页4631论者多以为羲和为日神、常羲为月神。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羲和、常羲分别是日月之母,并且都是帝俊的妻子,均为女性,而在汉画中,则可清晰分辨出捧日月者为一男一女的形象。如麒麟岗汉墓,一为山字形冠,一为高髻,图33一3更以交尾的方式,表明了其对偶神的身份。因而羲和、常羲之说显然并不能成立。3、“嫦娥奔月”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9.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二旺;;浅析画像砖中体现的汉代人世俗愿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青;;从“图像证史”到“图像即史”——谈中国神话的图像学研究[J];江海学刊;2013年01期

3 余粮才;郝苏民;;伏羲与西王母形象考释[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余粮才;芦兰花;;二十世纪以来伏羲研究概述[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5 范鹏;邹后曦;李大地;;重庆市璧山县汉代石棺的发现与研究[J];四川文物;2012年06期

6 李秋香;;秦汉民间信仰文化控制功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沈莹;;女娲的象征性身份:女娲形象的图像学分析[J];装饰;2011年05期

8 卜友常;;汉代伏羲女娲交尾画像浅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秋香;文化认同与文化控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刘雨茂;汉画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朱仙林;罗泌《路史》文献学及神话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玉琼;莫高窟北朝壁画汉式造像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彭友琴;宋元明时期江南地区魂瓶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2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92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