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景区门票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0:45
【摘要】: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蓬勃向上,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趋升,旅游收入对财政所作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近年以来,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门票涨价”风,大到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小到一般的旅游景点甚至公园,都纷纷祭起了门票涨价的大旗。首先是2004年岁末北京确定了故宫等世界遗产景点门票涨价方案,到今年全国各大景点便“涨”声一片,张家界景区门票从158元涨到245元,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门票从145元调至200元,黄山旺季票价从130元上调至200元,嵩山少林寺风景区票价由40元涨至100元,西安城墙的门票价格也从10元升至40元…… 实际上,自2000年9月国家发改委将20个著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地方政府以来,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游览点涨价之风便风起云涌,不断攀升。这股强劲的门票涨价风,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公众从各个层面进行的讨论都深入而热烈,《人民日报》以“五一黄金周,门票涨不涨”为题,在经济版连续刊发4篇报道评论此事。概括起来,景点门票涨价的理由有以下几种:一是现行门票价格过低,不能体现景点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二是增加景区收入,弥补景区日常修绪维护的资金缺口;三是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目前超负荷的参观流量,保护文物古迹。反对涨价的声音则更加强烈,除了普通公众的抱怨与反对外,有关专家学者则对此涨价理由进行了理性的质疑:涨价能否有效地解决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问题?景区尤其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维护修缮等费用是否应该由游客来承担?是否存在比这种单纯的门票涨价更好的解决方式? 了解景区的“公共产品”属性,明确景区门票价格内涵,认清景区门票价格的功能和定价依据,是景区门票理性定价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现状,研究比较了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经验,提出了从旅游地所处在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旅游地的旺季或淡季;级别不同的景区及其影响;其主要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的状况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门票设置。文章还提出了从旅游流量的分流、管理体制、法制监督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等方面来寻求最佳的应对之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
本文编号:269303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昆昆;;景区门票定价合理化策略探析——基于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2 刘洁;;当前国内风景区票价现状及其问题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伟;基于收益管理的足球职业联赛门票动态定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晓惠;红色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3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9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