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云南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2:18
【摘要】: 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且为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创造了雄厚的基础条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业,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成为云南省旅游业的严峻挑战。研究云南省的旅游地域空间结构的特征,构成要素及现状、优化途径和优化对策,不仅可为产品开发、线路组织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本文以对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云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并对空间结构要素现状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云南省旅游地域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优化途径。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指出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中尺度的旅游地域空间结构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则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其次分析了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的技术路线;然后对云南省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的要素现状和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析,为提出空间结构的优化途径和对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根据优化原则,从云南的旅游中心地、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提出了云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
【图文】:

示意图,单节点,空间结构,示意图


由旅游吸引物聚集体(旅游资源)和服务社区组成,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来旅游区消费的实体,服务社区提供旅游者购买的商品、住宿、导游等服务,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区也可能发展为具有独立功能的单节点。如图3.1所示,几种组成要素是有机的整体,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节点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中J嘛☆,引~O服务社区今旅游区—入境口岸---卜交通路线-一单节点系统边界图3.1单节点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示意图Fig.3.lSinglePitchPointstrave1ingregionsystemsPatia1s仃ucttiresehematicdrawing多节点旅游地域系统是由多个在空间上临近的单节点组成的,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把这些节点作为整体进行选择。相对单节点而言,多节点旅游地域系统地理空间范围延伸较广,旅游资源类型更多,其组成也更加复杂,,因此,多节点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相对单节点更加复杂。而诸多学者对多节点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的研究也多着重于组成大尺度的单节点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并构建出合理的模型。 3.1.2云南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组成要素及现状分析云南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景点分布广泛

交通地图,云南,铁路,大理州


实现了一定的游客分流;但铁路在云南省境内分布十分有限,仅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州、大理州、昭通和楚雄州有铁路分布,广大的云南西南部地区还没有铁路建设,如图3.3。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小岗;宋金平;于伟;;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2 曾兆勇;;高铁时代辽宁区域发展战略新动向[J];辽宁经济;2011年09期

3 何伟;;城乡一体化发展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构建——以淮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4 童中贤;;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J];城市问题;2011年07期

5 李芬;宋立中;王会;;扬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整合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方程;;历史地段更新进程中城市公园的改造与再生——以威海环翠楼公园设计为例[J];《规划师》论丛;2011年00期

7 郭淑芬;;论资源型区域城乡统筹的特殊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8 陈萍;张玉鹏;;城市RBD空间结构与形成机制探析[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9 王占富;耿晓伟;;陕西旅游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J];地下水;2011年04期

10 谢贤健;屈小斌;兰代萍;胡学华;;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的尺度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实现大跨度钢屋盖轻量化[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与屋盖钢结构轻量化[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德钰;刘善维;;山西省空间结构十年来的发展与展望[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张翰卿;;高校社会化的空间策略[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5 ;关于成立“空间结构委员会"的倡议[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6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7 王世豪;;城市聚集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以顺德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赵媛;郝丽莎;;江苏省能源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电力工业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涂远军;吴金志;张毅刚;;钢管贯通焊接空心球节点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卓新;董石麟;;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石麟;最前沿的现代空间结构之作[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周毅仁邋上海江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倪融;浦东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和问题探讨[N];建筑时报;2008年

3 浙江省钢结构协会;创建一流的空间结构重点实验室[N];建筑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谈健;专家聚首纵论空间结构[N];广东建设报;2004年

5 记者 赵凤华;我国空间结构研究与世界同步[N];科技日报;2006年

6 北京工业大学 曹资;千姿百态 争妍斗丽[N];建筑时报;2005年

7 刘伟利;现代空间结构的开拓者[N];中华建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赜;新奥运 新型壳体与空间结构[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诸大建(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优化上海城市的空间结构[N];文汇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宋赜;志在蓝天绘蓝图[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4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祝影;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华强;森林排列空间结构分形地统计描述及其与热场之间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爱华;土壤环境中As、Cd、Hg、Pb地球化学背景及通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陈大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夏显力;陕西关中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俊;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少杰;中日首都圈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梁青;城市居住空间的新秩序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王庆伟;长春郊区游憩景观空间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鲁晓勋;区域一体化视野下大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邵于宁;实时车载导航系统中的电子地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7 徐东彬;人力资本空间结构及合理布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吴昕;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杨丽芳;中国邮轮经济的空间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黄智略;关于构建“海峡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0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0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