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准市场理论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07 16:06
【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市场已经由短缺经济、卖方市场转变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一方面旅游市场需求有限,旅游产品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效旅游需求不足,致使很多旅游企业无法将潜在的旅游需求或潜在旅游市场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或现实顾客。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归根结底在于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认识模糊,对目标顾客把握不准,对潜在顾客、意向顾客、购买顾客与现实顾客缺乏科学的分析。因此,重新审视旅游市场,研究目标顾客,对潜在顾客、意向顾客、购买顾客、现实顾客进行比较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旅游准市场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理论以及旅游市场理论研究,针对潜在市场与现实市场的区别分析,初步提出了旅游准市场的概念并且展开探讨旅游准市场的范畴、旅游准市场形成因素、旅游准市场形成机理以及旅游准市场的深化研究。 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综述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为旅游准市场形成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紧紧围绕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细分理论、顾客价值理论、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企业营销循环理论,提出旅游准市场相关研究。 第三章主要通过构建旅游准市场的动态循环模型,提出旅游准市场的概念,并且从“准旅游者”的研究角度界定了旅游准市场概念以及提出旅游准市场的研究范畴,其主要包括未发现需求空间、非意愿性未实现旅游需求、意向顾客群体、新兴消费者群体以及历史顾客群体。 第四章,分析旅游准市场形成的因素。以信息不对称、有效需求不足、顾客流失、顾客细分、旅游产品特性等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影响旅游准市场形成的因素。 第五章,研究旅游准市场的形成机理。首先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消费者需求形成理论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分解,得出未发现需求空间;其次研究旅游需求,得出非意愿性未实现旅游需求空间和强制替代旅游需求空间;接着对潜在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得出了意向顾客,同时提出了新兴消费者群体;最后研究以消费者身份进入到旅游消费阶段过程中,从旅游感知、旅游认知的角度,通过与旅游预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由于顾客抱怨而形成了历史顾客,这些类型构成了本文所要研究的旅游准市场范畴。 第六章主要从旅游准市场向现实市场的转化条件和有效转化途径对旅游准市场进行了深化研究。 第七章为研究总结和展望。本文只是对旅游准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旅游准市场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范畴展开探讨。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展开研究旅游准市场的特征、相关变量分析,定量研究旅游准市场与潜在市场、现实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深化对旅游准市场的扭曲变异以及旅游准市场的维护等研究。
【图文】:

公众需求,大众消费,购买行为,旅游需求


—2未发现公众需求空间状态图

状态图,旅游需求,状态图


图 3—3 非意愿性未实现旅游需求及强制替代旅游需求状态图旅游需求是一部分人群已经具有了旅游需求,但却在其他求被其他需求所替代,,致使旅游需求不能实现。这种非意强制替代旅游需求并非是旅游消费者的原因而造成。这种效旅游需求而告终。这种旅游需求应该采取扭曲化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蛟;;《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力概念初探[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沈芳芳;王舒妤;徐鹏亮;黄益财;;纸浆造纸企业的碳排放计算、披露与查验[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3 王威;;价值与财富辨析及其现实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周军;;发展和稳定范畴的理论地位及现实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5 杜书伍;;到底是“将”还是“士”(外一章)[J];发现;2010年09期

6 启言;;从IBM百年庆典看IBM基业长青的秘诀[J];互联网周刊;2011年13期

7 阿虎;;木珠手串的玩赏[J];老友;2011年07期

8 ;四海一家 无远弗届[J];水运管理;2011年07期

9 ;投稿须知[J];软科学;2011年07期

10 郭沛源;;碳盘查——企业实施碳管理的关键[J];低碳世界;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地位研究之综述——与教学论诸范畴关系的讨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傅晨;薛晓琳;王天芳;;亚健康的概念、范畴和分类[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天芳;薛晓琳;;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振娜;;干部诫勉制度刍议[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隋允康;;浅论力学史和方法论研究的原动力、范畴和探索途径[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6 张文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立法完善探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史红;;“美”的范畴的语义模糊性[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心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资本”范畴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世文;;从“实践”范畴的存在论意义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中国化[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全杰 李栋 何道岚 涂端玉 黄茜 何雪华 刘显仁 伍仞;国企暂不纳入公车私用收费范畴[N];广州日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问敏;对“资本”范畴的新认识[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3 周阳;台报:台对大陆交往坚持经贸范畴[N];国防时报;2010年

4 吴中杰;范畴、文体和风格[N];文学报;2000年

5 马士璐;巩固改革成果 扩大改革范畴[N];民族日报;2008年

6 蔡锺翔 陈良运;关于中国美学范畴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李忠杰 中央党校科研部主任、研究员;“创新”范畴走入党的建设[N];北京日报;2001年

8 ;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范畴[N];北京日报;2002年

9 张建春;全面把握开放式基金“产品”的范畴[N];金融时报;2002年

10 ;通胀逐渐走近 但仍在“预期”范畴[N];安徽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干坤;追寻自由——论经济伦理自由范畴本义[D];中山大学;2004年

2 谢群;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小申;三维模糊集[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艳芬;佛教与六朝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尹培如;范畴的移植[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黄飞立;诗学曲学比较引论[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承明;旅游准市场理论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邹芳芳;对称性破缺的哲学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智微;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D];云南大学;2010年

4 陈丽丽;审美的异端:中国古代文论“狂”范畴之浅探[D];河南大学;2005年

5 肖滢;对合Quantale及其范畴性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惠丹;六朝以前“物感”流变略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长会;中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综述[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苏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侯艳清;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1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1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