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图文】:
佛峪口、水峪村相邻。北依主峰大海沱山,海拔2199.6m,为北京地区第二高峰。保护区总面积5053.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40公顷,实验区及集体林区3320公顷,旅游区面积1533公顷。其地理位置见图2一1:图2一1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示意图2.1.1.2地质地貌据有关资料记载,松山自然保护区在古生代为剥蚀区,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喷
中山山地具有块状分散,,地势陡峻,起伏较大的特点。西部的大庄科、兰角一带为宽谷,河谷中可见的两级阶地上覆盖黄土。在大庄科与小庄科之间,形成高度达三、四十米的洪积台地,多为村庄和农田。如图2一2所示。图2一2松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云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2 练红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3 刘传广;王吉梅;;赣榆茶文化旅游开发浅析[J];蚕桑茶叶通讯;2011年03期
4 王多惠;;黎族饮食文化旅游挖掘与开发[J];中国商贸;2011年21期
5 刘彩玲;;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重点与思路——以河南省南召县大石窑村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于洪;;论北京雍和宫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7 王会芳;许学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8 路科;;生态脆弱地区的特殊旅游环保模式研究[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9 梁海燕;袁书琪;;福建土楼旅游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杨淑鸿;;甘肃开展传统表演艺术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锋;宋良科;代春初;汤昊;董关涛;王岩;;雅连栖息地植被与群落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月;樊高峰;张小伟;柳苗;;浙江省植被NDVI动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3 马波;;中国海滨旅游开发: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王广贵;刘e
本文编号:2701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