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大峡谷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
【图文】:
旅游系统示意图
图 2-3 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流程Fig.2-3 Being suitable appraisal factor quantification flow旅游地适宜性评价的限制性因素很多,,可以高程、坡度和覆被类型等标进行评价(图 2-3)。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湘;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李艳娜,张国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以九寨沟为例[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吴人韦;论旅游规划的性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4期
4 王国霞,佟连军,马延吉;吉林省通榆县旅游资源模糊评价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5 黄羊山,王建萍;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3期
6 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7 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8 王建军;李朝阳;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9 徐强;试用AHP方法选择封龙山旅游资源初期开发的合理方案[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年04期
10 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仇昊;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慧欣;可持续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3 高俊;凉山州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胡远东;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2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