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森林旅游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整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1:00
【摘要】: 森林旅游以独特的资源优势,满足人们“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愿望,符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5%,森林旅游资源十分的丰富,但福建省森林旅游发展历史较短,开发仍在摸索起步阶段,特别是旅游的交通配套建设基础落后,可进入性较差,交通安全性较差。安全问题是影响旅游决策、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旅游安全研究特别是针对森林旅游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极少。因此对福建省森林旅游道路交通安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百分制评价方法构建了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森林旅游评价标准,将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根据开发的适宜性划分为4级。并以福建省森林旅游的道路交通安全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建省4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和17条省道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道路交通万车事故率、万车死亡率、万人受伤率和事故死伤比四项评价指标评价分析,对影响福建省森林旅游道路安全的26条道路按特别安全、安全、临界安全、不安全划分四个安全等级。针对交通安全状况属于临界安全、不安全的道路从人、车、路、环境四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整治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F542.7
【图文】:
图4.2福建省国省道交通事故对比 GraPh4.2ComP州 sonsoftnlnspertation毗identsonFujianProvineialROads由图4.2可以看出省道发生交通事故起数和受伤人数略高于国道,而死亡人数较国道略低,主要是由于国道上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高,而且事发地距离救援网点距离较远,救援反映速度慢,导致事故致死率较高。
85%的累积百分频率特征点确定特别安全、安全、临界安全、不安全值。以万车事故率为例,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万车事故率累积百分频率表(见表5.4)和累积百分频率图(见图5.6);将无量纲处理后指标值与累积百分频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0.196eool49x其中:Y一万车事故率指标值;X一累积频率。取X=15,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特别安全的特征值为0.245;取X二40,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安全的特征值为0.356;取X=60,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临界安全的特征值为0.479;取X=85,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的特征值为0.695。表5.5万车事故率累积百分频率表 Table5.5Pereentageofvehieleaceidents无量纲处理后指标值累积百分频率% 0.0815.9一44-
本文编号:2745040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F542.7
【图文】:
图4.2福建省国省道交通事故对比 GraPh4.2ComP州 sonsoftnlnspertation毗identsonFujianProvineialROads由图4.2可以看出省道发生交通事故起数和受伤人数略高于国道,而死亡人数较国道略低,主要是由于国道上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高,而且事发地距离救援网点距离较远,救援反映速度慢,导致事故致死率较高。
85%的累积百分频率特征点确定特别安全、安全、临界安全、不安全值。以万车事故率为例,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万车事故率累积百分频率表(见表5.4)和累积百分频率图(见图5.6);将无量纲处理后指标值与累积百分频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0.196eool49x其中:Y一万车事故率指标值;X一累积频率。取X=15,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特别安全的特征值为0.245;取X二40,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安全的特征值为0.356;取X=60,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临界安全的特征值为0.479;取X=85,得到万车事故率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的特征值为0.695。表5.5万车事故率累积百分频率表 Table5.5Pereentageofvehieleaceidents无量纲处理后指标值累积百分频率% 0.0815.9一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典约;;论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位与旅游环境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2 李维余;;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3 柴旭东 ,王兵 ,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宏观评价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年02期
4 周新年,邓辉平,詹正宜,郑丽凤,冯建祥;客运索道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Ⅰ.我国客运索道现状与福建省客运索道开发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陈星,张春霞,谢志忠;论福建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冬梅;陈平留;;福州市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7 卢冬梅;骆培聪;陈政;;福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与发展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李作敏,张凡安;关于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李小青;郭涛;李开正;;道路安全评价综述[J];山西建筑;2008年09期
10 李文波;王力强;杨猛;席建锋;李华成;;基于灰色聚类的高等级公路安全评价方法[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之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45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4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