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1:08
【摘要】: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经济和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自然之肾”。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以湿地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实际,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湿地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是实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其它旅游一样,湿地旅游的开发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湿地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确定湿地旅游的门槛人口,预测湿地旅游环境容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尽可能不对湿地环境构成危害。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应该是:编制合理的湿地旅游规划;建立并完善湿地旅游的法律法规;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保护和教育规划;加强湿地旅游的管理,并发展社区参与机制,让当地居民意识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保护湿地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湿地旅游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从而维持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达到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在对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湿地生态旅游的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符合西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旅游系统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内容,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7
【图文】: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游客性别特征

年龄特征,游客,客源市场


Figure4TheSexofTheTourists(3)游客年龄特征从图5中可以看出,游客以25岁至45岁的中青年为最多,65岁以上的没有,14岁以下的很少。因此,25一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是我们的主要客源市场,而其它年龄段的则可以划为潜在客源市场范围,现在开发的市场只有一小部分

文化水平,游客,西洞庭湖


硕士学位论文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4)文化程度从图6中看出,高职和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最多,分别占32%、32%,比例较大。由此可以看到,到西洞庭湖旅游的游客文件水平处于中上等。“ “5沐一玉赫饭且_议片熟右氛…介_徽:_:毓几一{讼煞拭.__「_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韭:::…薰{黝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 纂纂才才‘矿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明辉,朱有志,庄大昌;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资源科学;2001年05期

2 ;旅游观光和度假胜地——白山:充满生机的边疆工业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6期

3 高明,刘淑荣;论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3期

4 靳芳;;浅析盘锦湿地存在的问题[J];农业经济;2009年08期

5 曹晋杰;;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左崇年;;百万“学费”岂能“了”[J];乡镇论坛;2006年19期

7 安捷;;旅游观光[J];今日中学生;2007年33期

8 戴美勇;刘丰君;;乡村旅游观光点的规划探讨——以浙江省瑞安村庄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年11期

9 赵微平;;盼望旅游观光大巴走进北京[J];北京观察;2007年02期

10 包训;;高端品牌 相得益彰 安凯悄然改变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车格局[J];运输经理世界;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凯;;河南省长垣县赵堤镇湿地开发利用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斐斐;魏建兵;文雅;吴志峰;;遥感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评述[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贾俊姝;刘美鲜;李文忠;周心澄;;水文过程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瑞;;港口旅游发展研究——以宁波市港口旅游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以金融杠杆撬动宜春旅游“升温战”[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余国营;;湿地生态学研究态势与展望[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7 单凯;王玉珍;王伟华;;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恢复实验[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09年

8 吕宪国;姜明;;湿地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陈桂珠;彭绍坚;王震宇;余忠明;卢杰;;深圳市西部地区滩涂湿地生态的改造与恢复示范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饶宗友;;发展低碳旅游 唱响宜春“月亮之都”品牌[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捷 姜萱;姜堰湿地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初现[N];新华日报;2010年

2 谢捷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漂浮的花园” 湿地胜境看溱湖[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曹建邋金同闯;泗洪:湿地生态美景 引来八万游客[N];新华日报;2008年

4 张志祥 王文秋;“魅力五游”打造兴凯湖旅游“金名片”[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5 通讯员 龙琳;切实加强长江流域湿地生态保护[N];安徽日报;2009年

6 陈秀根;菜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协会成立[N];安庆日报;2010年

7 魏志俊;农民自办湿地生态旅游协会[N];安庆日报;2010年

8 ;富锦 湿地生态游成旅游新亮点[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李季 记者 曹志刚;满族萨满舞 舞动出湿地文化[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思侠;桥子湿地见闻[N];酒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翁美英;关于以《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开展台湾养生旅游的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杨德爱;旅游与被旅游:大理“洋人街”由来及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骥;生物湿地床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任宪友;两湖平原湿地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恢复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涛;海南岛旅游交通系统优化配置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2 肇丹丹;西柏坡牡丹园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玉婷;旅游对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旅游开发与保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金安;佛教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晓敏;现代旅游科技与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孙佳祺;从边远小镇到文化胜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粟竹玲;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欧阳湘秦;基于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业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雪;舟山群岛旅游营销策略研究及实施方案[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10 成娟;“焦作现象”的传播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1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51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