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山西地区唐墓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7 18:15
【摘要】: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留下异常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向来为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所重视。本文对山西地区发现的唐代墓葬进行分析研究,共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 先介绍山西省的地理位置,然后介绍它在唐代的政治地位,太原是唐王朝的北都,地位一直很重要。还有山西地区的唐墓发现情况,至今公开发表的墓葬材料共有56座,其中叙述详细的有27座,文章就是主要以这27座为主要的写作材料。最后介绍了山西唐墓研究的现状,共有两篇相关文章,分别是《“树下老人”与唐代的屏风式墓中壁画》和《山西考古四十年》书中的隋唐章节。可见至今还没有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唐墓的文章,所以本文利用上面收集到的材料对山西地区唐墓的分布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墓葬进行了分期。 第二部分 墓葬的形制结构 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山西地区的唐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砖室墓和土洞墓: (一)砖室墓: 主要集中在太原与长治地区,都为单室墓,墓室的平面形状都很规整,为圆角方形、方形或长方形,墓室的四壁都向外砌出一定的弧度,根据墓室的建筑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带天井、过洞的墓葬:只有1座,位于运城地区,带有6个天井、过洞和小龛。 带小龛、壁龛或耳室的墓葬:这种形式的墓葬共有5座,有的带有2个小龛或2个耳室,其中1座墓带有6个壁龛。 不带小龛、壁龛、耳室的墓:这些砖墓平面呈方形、圆角方形或长方形,是砖室墓的常见形式。 (二)土洞墓: 土洞墓主要集中在大同与侯马两地,都为单室墓,墓室的平面形状不象砖室墓那么规整,有的呈长方形,有的为梯形,有的为不规则形。根据平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方形土洞墓:共3座,都位于侯马 梯形土洞墓:墓室的宽度前后不一致,一般前窄后宽,所以称它们为梯形墓。 不规则形土洞墓:这类型的墓全部都集中在大同,平面形状非常不规则。 第三部分 葬具与葬俗 葬具 长治地区则普遍为既使用木棺,又建有棺床,太原地区则是普遍使用棺床,大同地区普遍使用木棺为葬具。 葬俗 一些墓内人骨较多,仔细分析应该有2种情况,一种是墓室内有多具骨架,而且人骨架零乱,应是二次葬现象,另一种是在主室之外,耳室中有散乱人骨,应为殉人现象。 第四部分 随葬品的分类及器物组合 随葬品中变化明显的是镇墓俑,包括镇墓兽、武士俑和双首兽,主要是由复杂向简单变化。其他的器物变化不明显,只作分类描述。器物组合方面,长治地区与太原地区基本相同,只是数量上有所差别,大同地区与前两个地区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陶俑陶动物和模型器不见了。 山西地区的随葬品中基本没有出土金银器,也没有出土当时普遍流行的十二时俑。 第五部分 壁画 壁画墓基本集中于太原地区,绘制地点为墓室的四壁和墓顶,先绘制仿木构的斗拱及人字型补间铺作,然后利用立柱将四壁分成仿屏风的多扇形式,每一个屏风内都是一独立的画面。画面的内容以树下老人为主,还兼绘有侍女图、文吏图、侍卫图,墓顶绘有星相图和四神图。 有关于树下老人壁画内容的探讨,一部分应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情节,还有一些应该与道教有关。 第六部分 等级问题 首先有关薛儆墓的等级讨论,与西安同时期、同等身份的墓葬相比较发现,他的墓葬有一些逾制现象。 其次是其他墓葬的等级问题,带有小龛、壁龛、耳室墓葬的墓主人多有官职在身,这些建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贫民的墓中只有几件甚至没有随葬品。 第七部分 结语 首先对于山西省内的几个唐墓分布区进行分析,并对各分布区的特点作归纳总结,比较它们的异同。 其次将山西唐墓与周围地区唐墓作比较,主要是与西安地区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看到山西唐墓自己的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87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华阳;;论薛儆墓的形制及等级问题[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2 李雨生;;山西隋唐五代墓葬析论[J];西部考古;2012年00期



本文编号:2759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59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