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23:20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持续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国内出游人数大幅度上升,旅游方式从初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这使旅游资源品次不高的地方发展旅游成为可能。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出现县县办旅游的局面,山水游、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游等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普遍产生出来。在许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县区,旅游产业集聚现象已十分普遍。为了促进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县的县政府在本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品牌突出的区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推动、治理,集聚一大批旅游相关企业,促使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简称旅游集群战略)。然而,各个县发展旅游产业所选择的道路不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差异较大,许多县的旅游产业仍然处于散状发展形态。本文以河南省内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县为例,对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两种模式做比较研究。 虽然旅游产业集群现象广泛地存在着,但是,从理论上对县域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的直接研究尚不成熟,这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实践是不相适应的。本文以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为指导,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模式及优势进行了研究,努力发掘产业集群在旅游产业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比两个走不同发展模式的样本县,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旅游的路径,走旅游产业集群之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何在,以及相关对策。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和问题,据此提出我国县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选题。 其次,在系统阐述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对县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旅游产业集群与县域发展结合起来。 再次,分析了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然后,以河南省新安县、修武县为例,实证分析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两种典型模式,即散状发展模式和集群化发展模式。对县域旅游集群模式发展从旅游产品优势、产业资本吸引力优势、区域旅游品牌优势和对县域城镇化进程方面分析。 最后,概括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第二产业,贡献比率


修修武武10.1114.33312.66652.6667.00065.66617.500011.44421.99980.2000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A一增加值亿元;B一增长率%,C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大都在3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左右,高收入国家在了0%以上。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三产就占7席,前10个行业257家公司,三产占59%,亚洲前10名企业中有9名为三产企业。一般来说,第三产业越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也高,经济结构越合理。从图4.7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虽然两县的经济总产值差距较大,但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看来,新安县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是大于修武县的,而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小于修武县。这也就意味着,当除去经济总量,单看三产的经济结构,修武县的第三产业更为繁荣,县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两县三产对经济的贡献比率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玮;韶关旅游产业集群化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6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