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中的“公地悲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05:30
【摘要】:参与式乡村旅游由于在旅游开发中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的参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必定是今后发展的主流。但在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退化、村民无序争夺有限资源等“公地悲剧”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地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物品理论,认为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决定了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通过文献论证与实际观察,认为“公地悲剧”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人们面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削弱了作为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的乡村性,使作为乡村旅游重要竞争资本的品牌受损。无论学者还是业者,大都同意通过制度安排来解决“公地悲剧”问题。通过规范研究和观察,本文将地方政府主导型、外来投资者主导和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型三种制度模式作为解决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各自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相对优势与障碍。并指出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决定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各行为主体、组织所处的不同结构性位置、采取策略的可能空间、博弈的条件与方式、所遵循的规则,因而导致了不同的绩效,同时存在“绩效——行为特征——制度安排”的反馈作用,因此本文构建了“多种因素——制度安排——行为特征(个人和组织)——绩效”的制度分析框架。本文还采用田野作业法对代表三种不同制度模式的三个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跟踪调查,对三个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了制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设与实施建议。 本文以制度为主线,将制度分析方法、产权分析方法等相结合,对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及其绩效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将分析框架应用于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证考察,为乡村旅游资源问题的研究探索了一套方法体系,为乡村旅游资源制度的绩效改进和制度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0
本文编号:2778222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冠青;;十面“霾”伏:面对大气的悲剧,旅游业该如何服务民生[J];美与时代(上);2013年02期
2 刘喜梅;;旅游领域公地悲剧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3年06期
3 刘娇;;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公地悲剧”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爽;S镇乡村旅游管理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张文敏;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乡村社区旅游支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于健慧;公共资源类旅游区(点)经营权市场化中政府规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季群华;基于和谐理论的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石龙;乡村旅游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震;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绩效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旭霞;乡村旅游资源两种经营模式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吴桂英;福建省乡村旅游规划博弈分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8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7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