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21:37
【摘要】:大遗址保护是近年来文物保护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国内从大遗址 遗迹概念的界定到保护体系的建立均尚属空白。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存大遗址及建筑遗迹保护状况的分析,与欧洲的大遗址、 遗迹保护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出我国大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大遗址遗迹动 态保护的概念,尝试性地构建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体系框架。 首先,对大遗址遗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大遗址遗迹进行了分类研究,在 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大遗址价值 评估体系;并从美学角度对大遗址美学意象进行研究,阐述了遗址的内在美学特 征。 其次,论文对大遗址保护范围划定方法做了理论性探讨,创造性地提出了一 套解决遗址保护范围划定的方法;并将动态规划的思想引入了大遗址遗迹保护领 域,对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完善了大遗址规划保护的方法。 再次,论文对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学、考古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遗 址文化继承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大遗址展示利用方式、分类方法,试图为 寻求适合中国大遗址、遗迹的保护提供可行的方法。 最后,论文利用上述建构的各种理论与方法,结合实际,对邯郸赵王城、阳 原泥河湾及河北定窑等大遗址的保护规划制定进行了分析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878
【图文】:

遗址


问题国内研究动态精神的珍贵产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化。文化生活中必将显得苍白、浮浅以及缺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发展的现象;工商业与装备的巨大工程和;但同时也对其范围内古建筑遗址、遗迹、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的滞后,致使部分古上形成的构成其环境组成部分的景观和各个地区的文化、艺术甚至极重要的遗产的古遗址、遗迹尤为严重,大遗址保护问众

半坡遗址


可引申为以遗址为主体的大型文文化和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重化名城)、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设境。例如大型史前聚落或早期文明中心墓群等。二、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大遗址保护工作起步较晚,19大遗址保护工作才开始起步。1987 年周遗产,这是中国遗址第一次列入《世界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1994 年开始在地提出和建立了“资源、平台、生长点”研究所完成了汉阳陵文化遗址公园规划阳陵帝陵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三门峡虢列有重要影响的实际项目,研究成果达2000 年 11 月国家文物局向国务院提

古罗马,遗址,广场


神社及佛寺保护法》,以后又陆续颁布了建筑古迹保护法》,1966 年的《古都保存法律》等法律,同时制定了各种行之有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而中国的大遗址保步”5,但已引起国际上一些专家和有关教科文组织在平遥举办过培训班。联合国家文物局、同济大学联合举办了历史位日本著名专家来中国授课,并组织中国。析、考古学、建筑学、化学、保护技术、林规划、微生物学、气象学、岩土学、物量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合作。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与精细的手工工个民族维护其文物遗产以传诸后代的决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时的团结精神。分析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艳;王浩;;浅析绿化在大遗址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陈稳亮;;基于特性分析的大遗址保护规划策略研究[J];城市问题;2012年06期

3 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J];东南文化;2010年04期

4 庞骏;张杰;王贵勇;;困境交织中的史前遗址保护规划探讨——以宜兴市骆驼墩史前遗址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9年10期

5 杨鑫;张琦;;交融历史与现实[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6 梁航琳;杨昌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观[J];建筑师;2006年02期

7 宋睿;毛潭;;论现行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的完善[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8 徐皎皎;;扬州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企业导报;2011年18期

9 王吉昌;杨亮;;大遗址区域保护规划研究综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10 张成渝;;遗产解说与展示:对《艾兰姆宪章》的释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庞骏;张杰;;宜兴骆驼墩史前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赵文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付晓渝;中国古城墙保护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陈稳亮;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贺君;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楠;地域文化在城市主题公园中表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林露菲;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孙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侯楠;汉长安城城墙遗址及其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戴宁;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晓青;结合圆明园遗址展示与利用规划的大遗址展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书勤;建筑学视野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及保护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崔明;江苏省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吴美萍;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袁晓;中国南方古瓷窑遗址保护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1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81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