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求实证分析的乡村分时度假旅游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0;F224
【图文】:
符合了大学生喜好登山、远足的偏好。表4.2乡村旅游游客与2005年国内旅游游客年龄分布对比111115一4岁岁25一科岁岁45一64岁岁65岁及以_卜卜乡乡村旅游游客(%)))21.11160.99914.8883.222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666222005年国内旅游游客(%)))9.00035.11141.00000按受教育程度分组:样本的受教育程度指其具有的最高学历,如果样本为学,指其在读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总人数的6.8%,高中、中专学历者,占27.7%,大专、本科学历者,占61.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3.6%。专以上学历者合计达到样本总数的65.5%,见图3.1。山此可以看出,乡村旅吸引的大多数是具有相当学历的人群,正好符合这部分人群在闲暇之余摈弃繁的工作事务到野外放松身心的需求特征。
图4.2样本职业分布图婚姻状况分组:被调查者中未婚者占38.1%;己婚且无子女者,占有子女者,占41.7%。其他婚姻状况者为最少,占1.0%。调查中我们游者是整个家庭出游,且以放松度假为主。月可支配收入分组:月收入为1000元及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2的比例相当;月收入为1001一3000元的为34.2%:月收入3001一5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做大吉林省乡村旅游“蛋糕”[J];经济视角;2011年08期
2 王庆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3 田里;;乡村旅游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生力军[J];云南画报;2011年04期
4 朱蓉;;论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J];大众标准化;2011年S1期
5 刘海鸿;;山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政报;2011年16期
6 章艺;;大连模式:一个城市的乡村游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2011年06期
7 黄露;;浅谈成都农家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8 包尚友;章艺;;大连模式 一个城市的乡村游实践[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35期
9 仇峰;;一条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之路[J];中国乡镇企业;2011年08期
10 邹开敏;;从旅游动机出发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2 杨冠雄;;海南有必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兼论乡村旅游应当做成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品牌[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焕龙;陈晓键;;陕北地区乡村旅游思考——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潘宜;程望杰;;村庄有机更新中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护与挖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8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翁孟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文;去乡村旅游好[N];安徽日报;2000年
2 记者 刘冰石 通讯员 陈震;合肥“量身定做”乡村旅游 铜陵出台规划开发旅游[N];安徽日报;2005年
3 范平;合肥:大乡村旅游区呼之欲出[N];安徽日报;2005年
4 冰鲤;谁先享受分时度假[N];北京日报;2004年
5 望川 黎虹;揭开分时度假的“面纱”[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黎虹 望川;分时度假路漫漫[N];中国工商报;2003年
7 张玫;为分时度假确立规范[N];中国旅游报;2003年
8 上海记者站 丁宁 王贝贝;分时度假国际“大鳄”游进上海[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王瑞红;分时度假呼唤制度保证[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周运珠;分时度假美妙的期待[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婉飞;我国分时度假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9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晓阳;民法上的时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张华;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隽妮;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于晓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成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西华大学;2010年
5 甘飞云;宋代乡村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9 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薛贵儒;黄山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1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8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