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王处直墓壁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9:30
【摘要】:本文对五代王处直墓壁画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章讨论了王处直墓壁画所反映的美术史上的几个问题;第二章从丧葬观念入手,探论了该墓的营建者王都的个人意愿在壁画中的体现。 首先,该墓花鸟壁画的构图形式体现了“对称式”特点。这种装饰性很强的对称式构图明显受到唐代花鸟装饰图案的影响。这时花鸟形象刻画所强调的“妙得其真”、“精妙”、“夺真”是指在对称构图基础上的局部写实,与宋代花鸟画的写实有很大差异。此外,前室及西耳室花鸟画中的叶子采用了“没骨法”,这为我们探讨其来源及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次,该墓山水壁画的构图及表现技法兼具吴道子和王维的某些山水画风格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唐末五代初的画工对不同画家的风格兼收并蓄,并有所发展。绘画风格趋于多元化。笔者还分析了导致这种多元化面貌的原因。 此外,笔者认为,该墓壁画的绘制反映了民间画工的一些工作状况。进而指出,该墓壁画是由一个规范的画工组织完成的。这种组织类似于唐代沙洲地区的“画行”或“画院”,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可见,当时的民间绘画行业已相当成熟。 该墓壁画处于墓葬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其意义不同于地上的寺观壁画和卷轴画。它不仅反映了传统的丧葬观念,而且更多体现了王都个人的意愿。与唐、五代其他墓葬壁画相比,该墓有明显不同,如水墨山水画的出现、十二生肖位置的变化、前室壁画的组合等。结合墓主王处直的生平及其与王都的特殊关系,可以看出,前室的山水画、花鸟画、云鹤图、天象图是用来劝告墓主灵魂归隐的,而十二生肖浮雕的作用与其说是保护墓主,毋宁说是王都用来震慑死者的灵魂、保护自身及子孙安全的。这是五代纷乱的政治矛盾在墓葬中的集中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879.4
本文编号:2782863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879.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峰;;浅谈浮雕壁画的表现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凌;中原地区五代墓葬的分期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2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8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