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系统结构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5:15
【摘要】: 中小旅游城市拥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我国旅游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城市这一特殊功能类型的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旅游城市竞争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界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紧紧围绕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系统内涵、结构、内容、环境、功能,分析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系统运行机理,建立了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秦皇岛为例,对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与从全国其他各省选取的23个中小旅游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验证。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对我国中小旅游城市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中小旅游城市分为五类:自然资源驱动型、人文资源驱动型、资源综合驱动型、经济资源复合驱动型和经济驱动型。提出和界定了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内涵,它是指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下(包括宏观和微观环境),中小旅游城市通过对自身的旅游、文化、环境、人力、经济等各种资源的整合,达到提升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由于其内部影响要素众多,且各要素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系统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以中小旅游城市所拥有的、集聚或控制的旅游资源为基础要素,由中小旅游城市的魅力、宜居、绿色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立体多层次开放的社会复杂系统,简称MSTCCS(Middle and Small Tourist City Competitiveness System)。剖析了系统结构,阐明了系统要素关联及系统功能。 本文运用斜坡球体理论对MSTCCS系统运行机理进行形象阐释,城市魅力、宜居、绿色的有效整合是城市竞争力提升关键,运用ELECTREⅠ模型对中小旅游城市核心魅力进行了识别;基于核心魅力发展旅游业,并形成产业簇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小旅游城市魅力、宜居、绿色竞争力。中小旅游城市政府的管理力是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政府的规划和推动力、管理和监督力、积极参与运营营销等主导职能力促使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提高。加强区域间合作也是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力,形成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形成利于合作的环境十分重要,宏微观环境对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作用影响重大。 城市竞争力评价是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包括魅力、宜居、绿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目标层有3个;每个目标层下设相应的准则层,共14个;准则层下设相应的指标层,指标层共选择了50项指标进行考察。在指标的选取中,运用中小旅游城市与周边大城市间的指标的差异性来进行评价。由于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是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竞争力的多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存在着不分明性,不易进行精确的判断,因此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实际上属于灰色系统,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 最后,在实证研究部分,以秦皇岛为例对本文提出的MSTCCS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对核心魅力识别ELECTREⅠ模型进行验证,将秦皇岛与从全国其他各省选取的23个中小旅游城市,应用本文设计的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对秦皇岛市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竞争力对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系统结构和竞争力评价指标方法是科学和客观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
【图文】:

谱系图,旅游城市,谱系图,聚类分析


23图2-2 中小旅游城市聚类分析谱系图Fig. 2-2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of Middle and Small tourist city从图 2-2 中谱系图结果可以看出,可以将中小旅游城市按照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分为五类:(1)自然资源驱动型 该类中小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有较强吸引力的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资源驱动型 该类中小旅游城市具有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各种因素。(3)资源综合驱动型 该类中小旅游城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厚,具有复合型旅游资源,即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兼备。(4)经济资源复合驱动型 该类中小旅游城市既具有高强度旅游资源景点,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一般处于经济发达区域。(5)经济驱动型 该类中小旅游城市处于经济发达区域,旅游需求旺盛,但自身旅游资源贫乏。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我国中小旅游城市进行分类,具体如表 2-2 所示。

优秀旅游城市,分布现状,密度分析,旅游城市


图 2-3 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分布现状图Fig. 2-3 Distribution of Excellent Tourism Cities东、中、西三大地带分布差异明显 具体分析如表 2-3 所示(表中数据截 12 月 31 日)。表 2-3 中小旅游城市密度分析Table 2-3 Analysis of Chinese Middle and Small Tourism Cities Density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城市数(个) 661 263 227 171度%(A) 100 39.79 34.34 25.87个/万平方公里 0.6875 2.1917 1.3353 0.2545城市数(个) 271 127 70 74%(B) 100 46.86 25.83 27.31城市个/万平方公里 0.1896 0.7667 0.2882 0.0614

旅游城市,形图,数值,计算结果


中小旅游城市魅力分析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付而康;王艺;;“竞争力导向”的中小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以峨眉山市为例[J];四川建筑;2011年04期

2 汪颖;傅广海;;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詹美燕;地方文化产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2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92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