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8:08
【摘要】: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整个区域经济体系的节点,不同城市之间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形成不同层次的城市体系,从而支撑起整个区域的发展。以城市为单位的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多将城市作为客源地或旅游通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较少。现有关于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多侧重在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及旅游形象等方面,而涉及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很少。我国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雏形的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因此,对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运用区域旅游系统理论、区域点--轴结构理论、空间一体化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深入地研究与对比了城市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同时对于三者的横向比较也丰富了国内大尺度关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内容。本文结构分为五章: 第一部分绪论。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的重要部分,但关于大范围城市群的旅游空间结构的对比研究则很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主要阐述了旅游地系统理论、旅游中心地理论和“点--轴”理论;分析了区域空间一体化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为三大城市群的条件研究。对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条件、旅游资源等特色情况进行了概述,初步分析三地之间旅游业基础现状。 第四部分三大城市群的旅游空间结构分析。对三大城市群区域形态以及区域空间通达度进行了度量,横向对比分析了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组织和旅游发展的空间等级结构。 第五部分结论。总结对比了三大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
【图文】:
14图 3-2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与旅游资源分布图3.2.2 珠三角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3.2.2.1 珠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地位广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2005 年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占全国的15.77%,其中接待香港、澳门旅游者占全国的 73%。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对外交往的频繁地区,也是广东省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在广东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 年,该区的旅游收入已占全省的 73.7%,广东省接待的国际游客中,有 90.1%以上在珠三角。因此从某种程度珠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整个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珠三角各城市中,广州是广东省会,自古便是华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
图 3-4 珠三角城市群城市与旅游资源分布图3.2.3 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发展概况3.2.3.1 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发展地位京津冀城市群依托于首都北京的地缘优势,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主要旅游城市间 3—4 个小时即可到达。京津与冀既互为旅游目的地,又互为客源市场,对入境旅游者、中远距离的国内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目前国内比较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5 年京津冀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占全国的 24.66%,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 14.8%。在京津冀各城市中,北京、天津两市旅游业是支柱产业之一,相比之下,河北省接待旅游人数最少,经济效益偏低,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 年,北京旅游总收入 1594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 26.7%,旅游业是名符其实的支柱
表 3-4 京津冀城市群旅游资源比例表名称 数量/个 占全国比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7 20.59国家 4A 景区 41 6.09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6 6.00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0 5.65资料来源:《2006 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本文编号:2792339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
【图文】:
14图 3-2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与旅游资源分布图3.2.2 珠三角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3.2.2.1 珠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地位广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2005 年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占全国的15.77%,其中接待香港、澳门旅游者占全国的 73%。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对外交往的频繁地区,也是广东省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在广东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 年,该区的旅游收入已占全省的 73.7%,广东省接待的国际游客中,有 90.1%以上在珠三角。因此从某种程度珠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整个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珠三角各城市中,广州是广东省会,自古便是华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
图 3-4 珠三角城市群城市与旅游资源分布图3.2.3 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发展概况3.2.3.1 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发展地位京津冀城市群依托于首都北京的地缘优势,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主要旅游城市间 3—4 个小时即可到达。京津与冀既互为旅游目的地,又互为客源市场,对入境旅游者、中远距离的国内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目前国内比较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5 年京津冀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占全国的 24.66%,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 14.8%。在京津冀各城市中,北京、天津两市旅游业是支柱产业之一,相比之下,河北省接待旅游人数最少,经济效益偏低,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 年,北京旅游总收入 1594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 26.7%,旅游业是名符其实的支柱
表 3-4 京津冀城市群旅游资源比例表名称 数量/个 占全国比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7 20.59国家 4A 景区 41 6.09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6 6.00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0 5.65资料来源:《2006 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志强;施雅岚;;中国旅游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晓东;河南省旅游业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郑岭;太原盆地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9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