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2:27
剪纸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艺术造型方式。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民俗风情淳厚,剪纸艺术分布广泛,被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基于陕西剪纸的独特优势,本课题希望以多方位的视角来透析其造型形式,通过对其造型形成原因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它的文化精神与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和大量的陕西汉代画像石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与陕西传统剪纸的相似之处,陕西剪纸艺术不仅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意识的延续,而且还受到了汉代“尚武”的思想以及市井文化的影响,所以陕西传统剪纸从造型上体现出了粗犷豪迈且柔美灵动的气质。而其艺术形式能流传至今是和民俗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性的,它的存在是实用性和精神性共同作用的产物,里面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的阴阳哲学观念。其物象造型规律与西方主流的“焦点”透视规律有所区别,而显现出“自我中心观”的“全方位空间造型法”。陕西剪纸艺术造型中有许多形象已不是本原意思上的自然形态,而是人们通过“万物有灵观”的造像意念,赋予了它们神奇的威力,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组合来达到人们内心对于自身缺陷弥补的满足。众多题材都是为了表现人们对于“生”的渴望这一永久性话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符号性的标识在老百姓之间流传开来并延续之今。 我们提倡在研究民间造型艺术特色时应注重形式背后起主导作用的人的因素。本文从人的创作思维来分析陕西传统民间剪纸造型,使我们站在一个历史性、思想性的认识高度来更好得理解作为这种古老造型其形成的本原因素。基于先辈们的积淀,本文透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造型方法等,来理解陕西传统剪纸造型的特色,并从现状上分析陕西剪纸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剪纸艺术生命存在的深层意味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艺术之间具有相通性,本文还从美学角度阐释了陕西传统剪纸艺术结构层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研究民间造型艺术应该深入到其艺术意味层面进行研究,因为这才是支撑民俗艺术流传千年的脊柱。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J528.1
【部分图文】:
现了一批唐代剪纸作品,共十幅,均贴在一个陶罐外壁上,为花卉图案,直径八厘米至十厘米不等,出土时呈白色,后即风化,只留下图案痕迹[#]。图1一1金箔剪纸图1一2《对马》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民间十分流行,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正是那来自普通农家的社会最低层的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为我们民间手工艺术的辉煌发展谱下了一曲曲无声的优美华章。1.2陕西传统民间剪纸的概述中国地大物博,陕西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周秦汉唐13个朝代都在此建都。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陕西文化,深深的影响和感染者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同时也影响着他们表达艺术的方式,逐渐形成的山西固有的艺术特色。从全国的剪纸艺术分布图上来看,陕西处于中心地位,以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漫延的。剪纸艺术形式遍布各地。但南北差异明显
我们还不得而知,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从没有看到他被河的成因。这样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把握陕西剪纸造型的精神文化实质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没有把握造型的精神文化实质,便不可理解其表现的诉求。在安塞白凤兰大娘的剪纸《耕牛图》(图1一3)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这是一幅呈现了农夫持鞭赶牛,扶犁耕地的形象,上方还装饰有双凤在枝头戏牡丹的图案。这一造型和陕北绥德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图1一4)有着惊奇的相似。这样的例子还有相当多,如陕北民间剪纸中有不少鹿、鸟、鹭、鸳等动物造型,都能在本地区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中见到相似的影子。图1一3安塞《耕牛图》图1一4陕北汉墓中的《牛耕图》其实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如在内容、形式等等,陕西民间剪纸和汉画像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并非是种巧合,两种造型时代不同,媒介不同,表现也有所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两者存在众多的一致。可以肯定地说,汉画像石的造型是陕西传统剪纸演变的先导,理解了汉代造型的原由,便从大体上理解了陕西传统剪纸艺术的内涵。我国汉代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上升的时期
图l一6)。鱼.朽之︸图1一5绥德刘家湾汉墓墓门上的伏羲和女娟图1一6郭如林的剪纸伏羲和女娟陕西传统民间剪纸与汉代画像石在内容题材上基本都以叙事为主,无论是故事传说,日常生活,还是人兽共存场面,不过表现时代和内容有所差异,但结构形式一致。1.3.2相似的造型技法我们在研究平面造型艺术时,最大最直接影响情绪的便是造型表现所用的线以及用线所构成的形。这两个因素也是区分同种艺术形式特点最外在最鲜明的表现。陕西画像石与剪纸,一个是历史沉寂下来的遗物,一个是流传至今的传统。两者都是陕西特有的造型产物。在现在众多出版的汉画像石研究、剪纸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陕西这两种造型风格特色有着一致的共似性。汉画像石因要表现较多内容,则采用分层分格的配置方法,或对称的构图手法;一幅剪纸也同样是构图饱满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5058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J528.1
【部分图文】:
现了一批唐代剪纸作品,共十幅,均贴在一个陶罐外壁上,为花卉图案,直径八厘米至十厘米不等,出土时呈白色,后即风化,只留下图案痕迹[#]。图1一1金箔剪纸图1一2《对马》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民间十分流行,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正是那来自普通农家的社会最低层的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为我们民间手工艺术的辉煌发展谱下了一曲曲无声的优美华章。1.2陕西传统民间剪纸的概述中国地大物博,陕西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周秦汉唐13个朝代都在此建都。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陕西文化,深深的影响和感染者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同时也影响着他们表达艺术的方式,逐渐形成的山西固有的艺术特色。从全国的剪纸艺术分布图上来看,陕西处于中心地位,以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漫延的。剪纸艺术形式遍布各地。但南北差异明显
我们还不得而知,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从没有看到他被河的成因。这样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把握陕西剪纸造型的精神文化实质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没有把握造型的精神文化实质,便不可理解其表现的诉求。在安塞白凤兰大娘的剪纸《耕牛图》(图1一3)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这是一幅呈现了农夫持鞭赶牛,扶犁耕地的形象,上方还装饰有双凤在枝头戏牡丹的图案。这一造型和陕北绥德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图1一4)有着惊奇的相似。这样的例子还有相当多,如陕北民间剪纸中有不少鹿、鸟、鹭、鸳等动物造型,都能在本地区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中见到相似的影子。图1一3安塞《耕牛图》图1一4陕北汉墓中的《牛耕图》其实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如在内容、形式等等,陕西民间剪纸和汉画像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并非是种巧合,两种造型时代不同,媒介不同,表现也有所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两者存在众多的一致。可以肯定地说,汉画像石的造型是陕西传统剪纸演变的先导,理解了汉代造型的原由,便从大体上理解了陕西传统剪纸艺术的内涵。我国汉代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上升的时期
图l一6)。鱼.朽之︸图1一5绥德刘家湾汉墓墓门上的伏羲和女娟图1一6郭如林的剪纸伏羲和女娟陕西传统民间剪纸与汉代画像石在内容题材上基本都以叙事为主,无论是故事传说,日常生活,还是人兽共存场面,不过表现时代和内容有所差异,但结构形式一致。1.3.2相似的造型技法我们在研究平面造型艺术时,最大最直接影响情绪的便是造型表现所用的线以及用线所构成的形。这两个因素也是区分同种艺术形式特点最外在最鲜明的表现。陕西画像石与剪纸,一个是历史沉寂下来的遗物,一个是流传至今的传统。两者都是陕西特有的造型产物。在现在众多出版的汉画像石研究、剪纸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陕西这两种造型风格特色有着一致的共似性。汉画像石因要表现较多内容,则采用分层分格的配置方法,或对称的构图手法;一幅剪纸也同样是构图饱满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慧;蔚县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加纯华;论陕北民间剪纸对当地区域性平面设计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3 唐亮;山西广灵剪纸艺术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5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