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民俗文化对赣南客家人养生健身意识与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6:4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地域广泛、经济、社会、人口、条件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优秀民系,他有着优秀的客家精神和客家文化。涌现出许多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文天祥、洪秀全、孙中山、叶挺、叶剑英、郭沫若等都是客家人的典型代表。 赣州又称赣南,赣州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赣州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南高于北,山峦起伏,江河纵横密布。境内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赣南是最大的一块客家人聚居地,赣南客家人和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传统,同时勤劳纯朴的赣南客家人在劳动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赣南的纯客县:赣县、南康、上犹、龙南、定南等五县客家人的居住习俗、饮食习俗、婚姻习俗、日常生活习俗、民间传统文化、儿童游戏、民俗体育健身活动等对客家人养生健身意识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并对客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进行了跟踪调查。本文对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人、客家文化以及客家养生保健习俗,揭示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民族文化,引导人们正确的健康意识尽微薄之力,同时为赣南客家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赣南客家人有其独具特色的居住习俗、饮食习俗、婚姻习俗、民间传统文化、儿童游戏以及民俗体育健身活动习俗等。如客家人的饮食品种繁多,同时还很讲究营养的搭配,为客家人的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客家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客家小游戏对客家儿童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在客家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中的静、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和现代体育锻炼的某些要求,在客观上起到了养生的作用。参与体育活动者众多,正是积极参加群众体育的表现,这不但对参加者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使当地的群众体育得到的大力发展。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K892.2
【部分图文】:

关西,龙南,家庭成员,居室


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得其,舒适。证,龙南县关西新围是迄今国内外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结构的一处围屋,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外形为正为88米,占地面积达7700多平方米。围墙约高9米,厚2米,围座炮楼,高巧米。俯瞰关西围,其就像一个巨大的“回”字,围就在中间的“口”字部位,即围屋祠堂,祠堂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祠堂分厅,主要使用叠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做法,屋架不露明,水磨方,镂刻雀替,雕刻柱础。彩绘主要为白底蓝花、白底红花和墨彩作。、排污考虑的相当周到。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严

客家,豆腐


但系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丰富。①图4一1龙南关西围屋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住房是家庭成员的生活基地,居住生活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所以神奇的客家围屋又为客家人提供了一个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居住环境。4.2饮食习俗对客家人养生健身意识与行为的影响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的天然本能,人类作为生命意义的动物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饮,也需要食。但人类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①张伟雄,王琼.《关西新围述古》【Jl.江西日报

客家人,腰鼓


全身各器官的活动还很迟缓,肌肉,就能使大脑细胞很快兴奋起来,身体各习惯。很久以前,人们就认为如果我们早上,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早好。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早、记得准确。如果我们早上做些运动或散步,作,日落而息。”这是长期以来人类适应环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在夜泌,具有促进人体糖类代谢、保障肌肉发育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能延缓中老年人10时到凌晨6时。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老,延长寿命的目的。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炼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宇文;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家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0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0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