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16:45
旅游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但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其中旅游资源分类评价问题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上。本文立足于旅游资源分类评价问题,将研究点放在古村落旅游资源这样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上。古村落旅游虽然方兴未艾,但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研究却远远不够,表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评价问题上就是现行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特点。作者认为要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做科学评价首先要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做适当的分类。鉴于此,本文从实践中得到的启示出发,通过阐述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特性,认为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为内涵的文化性、功能的居住性、村落的联动性、资源的整体性和表现的复杂性。与此同时选取汪山土库、流坑、婺源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村落,进行案例分析来探讨现行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体系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不适应之处,认为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反映不足、文脉体现不够和资源类型松散、主类与亚类混乱三个方面。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缘起
1.2 学术史回顾
1.2.1 旅游资源相关研究综述
1.2.2 古村落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1.2.3 总结
1.3 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2章 古村落旅游资源界定
2.1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定义
2.1.1 古村落
2.1.2 古村落旅游资源
2.2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分类
2.3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构成
2.3.1 建筑
2.3.2 民俗风情
2.3.3 历史人物和传说
2.4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特点
2.4.1 内涵的文化性
2.4.2 功能的居住性
2.4.3 村落的联动性
2.4.4 资源的整体性
2.4.5 表现的复杂性
第3章 基于实践的古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析
3.1 基于实践的案例分析
3.1.1 汪山土库分析
3.1.2 流坑古村分析
3.1.3 婺源古村分析
3.2 实践分类体系的评价
3.2.1 优点
3.2.2 缺点和不足
第4章 古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重构
4.1 古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4.1.1 古村主体资源
4.1.2 古村附属资源
4.1.3 外围支持资源
4.2 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4.2.1 评价方法
4.2.2 评价目标
4.2.3 评价因子
第5章 实证研究——以安义古村为例
5.1 安义古村旅游资源概况
5.2 安义古村旅游资源分类
5.3 安义古村旅游资源评价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留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书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张谷英村为例[J]. 刘宇. 美术大观. 2007(06)
[2]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党家村为例[J]. 雷海燕,赵振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5)
[3]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J]. 邹统钎,李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5)
[4]我国古村落保护与古村落城镇化探析——兼论古村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J]. 刘建平,韩燕平.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01)
[5]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6]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一种分析[J]. 申秀英,卜华白. 经济地理. 2006(02)
[7]古村落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浙江金华古村落为例[J]. 王敏,吴攀升.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8]徽州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J]. 朱生东,张亲青.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9]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J]. 汪清蓉,李凡. 旅游学刊. 2006(01)
[10]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金华市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实证研究[J]. 陈腊娇,冯利华,沈红,孙立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我国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 朱晓翔.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12932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缘起
1.2 学术史回顾
1.2.1 旅游资源相关研究综述
1.2.2 古村落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1.2.3 总结
1.3 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2章 古村落旅游资源界定
2.1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定义
2.1.1 古村落
2.1.2 古村落旅游资源
2.2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分类
2.3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构成
2.3.1 建筑
2.3.2 民俗风情
2.3.3 历史人物和传说
2.4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特点
2.4.1 内涵的文化性
2.4.2 功能的居住性
2.4.3 村落的联动性
2.4.4 资源的整体性
2.4.5 表现的复杂性
第3章 基于实践的古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析
3.1 基于实践的案例分析
3.1.1 汪山土库分析
3.1.2 流坑古村分析
3.1.3 婺源古村分析
3.2 实践分类体系的评价
3.2.1 优点
3.2.2 缺点和不足
第4章 古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重构
4.1 古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4.1.1 古村主体资源
4.1.2 古村附属资源
4.1.3 外围支持资源
4.2 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4.2.1 评价方法
4.2.2 评价目标
4.2.3 评价因子
第5章 实证研究——以安义古村为例
5.1 安义古村旅游资源概况
5.2 安义古村旅游资源分类
5.3 安义古村旅游资源评价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留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书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张谷英村为例[J]. 刘宇. 美术大观. 2007(06)
[2]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党家村为例[J]. 雷海燕,赵振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5)
[3]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J]. 邹统钎,李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5)
[4]我国古村落保护与古村落城镇化探析——兼论古村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J]. 刘建平,韩燕平.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01)
[5]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6]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一种分析[J]. 申秀英,卜华白. 经济地理. 2006(02)
[7]古村落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浙江金华古村落为例[J]. 王敏,吴攀升.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8]徽州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J]. 朱生东,张亲青.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9]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J]. 汪清蓉,李凡. 旅游学刊. 2006(01)
[10]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金华市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实证研究[J]. 陈腊娇,冯利华,沈红,孙立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我国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 朱晓翔.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12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1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