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19:38
  本文通过对于环城游憩带既是中国城市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对城市化的一种弥补和促动。随着中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启动,在经历了几年的“黄金周”集中大旅游之后,人们的旅游意识与旅游观念均发生了变化。中国居民外出旅游明显表现为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从而导致旅游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即长线旅游在减少,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旅游在增加,而在小尺度范围内进行的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活动,逐渐构成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目前生态旅游界研究的热点。因此,环城游憩带主要适应城市居民周末体闲度假需求的土地利用形式,它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的、间断的带状分布特征,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教育等多种功能。而环城游憩带蕴涵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能带来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更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佳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决定了环城游憩带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建设必须针对城市居民这一主要消费群体进行定位,通过环城市游憩带的概念的解释以及相关理论的梳理,并举出国内外关于环城游憩带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一些主要城市比如北京、上海...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环城游憩带的概念
    1.2 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背景
        1.2.1 目前旅游业的现状
        1.2.2 研究环城游憩带的意义
        1.2.3 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
    1.3 关于环城游憩带研究现状
        1.3.1 游憩与旅游的概念
        1.3.2 游憩系统理论研究进展
        1.3.3 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1.4 目前国内外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
        1.4.1 国外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
        1.4.2 国内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状况
第2章 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理论研究
    2.1 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理论基础
        2.1.1 旅游基础学理论
        2.1.2 经济学理论
        2.1.3 生态学理论
        2.1.4 其它相关理论
        2.1.5 城市旅游相关理论
        2.1.6 城郊旅游相关的理论
        2.1.7 城市旅游地域空间成长基本原理
    2.2 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原因以及市场特征
        2.2.1 形成原因
        2.2.2 市场特征分析
    2.3 环城游憩带形成开发的可行性
        2.3.1 城市旅游交通发展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2.3.2 旅游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2.4 中国环城游憩带的类型
        2.4.1 根据城市规模分类
        2.4.2 根据城市游憩类型分类
        2.4.3 根据地理、地貌分类
        2.4.4 根据区位状况分类
        2.4.5 根据资源状况
第3章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
    3.1 长沙市基本状况
        3.1.1 自然资源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3 历史沿革
    3.2 影响长沙环城游憩带发展的要素分析
        3.2.1 长沙市经济状况分析
        3.2.2 长沙旅游交通状况分析
        3.2.3 城市旅游产品
        3.2.4 长沙城市旅游形象要素分析
    3.3 长沙市环城游憩现状
        3.3.1 长沙市环城游憩资源现状
    3.4 长沙市居民户外游憩状况分析
        3.4.1 长沙市居民户外游憩者年龄结构状况
        3.4.2 长沙市居民旅游消费状况
        3.4.3 长沙市居民对旅游产品类型的偏好
    3.5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可行性分析:
        3.5.1 长沙环城游憩产品评价
        3.5.2 长沙环城游憩客源市场分析:
        3.5.3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基础
        3.5.4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布局
    3.6 长沙环城游憩带存在的问题
        3.6.1 交通可进入性差,无直达交通
        3.6.2 发展不均衡,未能形成规模
        3.6.3 旧产品老化严重,新产品内容单一,没有特色
        3.6.4 对旅游产品的营销力度措施不力
        3.6.5 规模小,综合服务功能差,旅游效应低下
        3.6.6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
        3.6.7 未能有效的对资源进行开发保护
    3.7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发展对策
        3.7.1 改善交通
        3.7.2 宏观调控,实行统一规划
        3.7.3 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3.7.4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功能
        3.7.5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3.7.6 引资方向定位:筹资渠道多元化,开发方式多样化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长沙市居民户外游憩调查表
    2.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空间布局图
    3.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J]. 杨新军,马晓龙.  人文地理. 2004(01)
[2]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解释——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为例[J]. 董雪旺.  经济地理. 2004(01)
[3]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及其生态环境的优化与调控研究[J]. 卞显红,王苏洁.  人文地理. 2003(05)
[4]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 刘家明.  地理科学进展. 2003(02)
[5]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J]. 卞显红.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6]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J]. 胡卫华,王庆.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7]“旅游农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 应瑞瑶,褚保金.  社会科学家. 2002(05)
[8]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J]. 卞显红,王苏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4)
[9]论我国城市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J]. 张力仁.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7)
[10]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 王云才.  旅游学刊. 2002(04)



本文编号:2936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36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