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中“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3:25
20世纪80年代,上海成功借鉴国外经验于1988年联合浙江、江苏共同推出“江浙沪旅游年”开始,意味着中国旅游业跨区域产品初步形成,此后,华东五省一市(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上海),北方十省市,沿江(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中原旅游协作区,环渤海旅游圈等的形成,标志着区域旅游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目前,从全国来看,区域旅游已经愈来愈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但是,伴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区域旅游的均衡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瓶颈。研究区域旅游的非均衡发展,促使区域旅游由非均衡向均衡发展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学术界旅游研究重点和热点工作之一。针对此问题,论文首先在阐述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类型、分析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由于旅游吸引力系统的不平衡而产生区域旅游吸引力强弱的差别,形成旅游优越区和“非优区”,从而导致区域旅游的非均衡发展。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论文着重探讨区域旅游均衡发展战略,从“寄生”诠释出发,通过分析区域旅游的非均衡发展与生物学“寄生”现象的相似点,提出“寄生——共赢——多赢”旅游发展智慧,模式内在规律、实践原则和理想状态,试图构建区域旅游向均衡发展的...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 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一) 区域旅游概念
(二) 区域旅游起步与发展
(三) 区域旅游总体态势
三、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研究
(一) 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类型
(二) 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原因剖析
(三) 区域旅游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
四、区域旅游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战略——从寄生到多赢
(一) "寄生"诠释——从生物学到旅游学
(二) "寄生——共赢——多赢"的旅游发展智慧
(三) "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的内在规律
(四) "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的实践原则
(五) "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的理想状态
五、个案研究:嵩山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探讨
(一) 嵩山区域旅游资源概述
(二) 嵩山区域旅游资源特色
(三) 嵩山区域旅游资源价值
(四) 嵩山区域旅游发展评价
(五) "寄生——共赢——多赢"理论在嵩山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六、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 罗艳菊,黄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05)
[2]基于共生思想的新疆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韩芳,吴焱,帕尔哈提.艾孜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3]“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J]. 张河清,成红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3)
[4]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 张宏梅,陆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2)
[5]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 许春晓. 旅游学刊. 2005(01)
[6]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合作问题[J]. 宋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旅游地的吸引力系统及其管理研究[J]. 陈岩英. 旅游科学. 2004(03)
[8]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吴泓,顾朝林. 经济地理. 2004(01)
[9]旅游吸引力分析及理论模型[J]. 王海鸿. 科学·经济·社会. 2003(04)
[10]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综述[J]. 王雷亭,王学峰,潘华丽,崔凤军. 泰山学院学报. 2003(05)
硕士论文
[1]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杨晓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5
[2]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 雷国雄.武汉大学 2005
[3]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薛莹.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8210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 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一) 区域旅游概念
(二) 区域旅游起步与发展
(三) 区域旅游总体态势
三、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研究
(一) 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类型
(二) 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原因剖析
(三) 区域旅游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
四、区域旅游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战略——从寄生到多赢
(一) "寄生"诠释——从生物学到旅游学
(二) "寄生——共赢——多赢"的旅游发展智慧
(三) "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的内在规律
(四) "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的实践原则
(五) "寄生——共赢——多赢"模式的理想状态
五、个案研究:嵩山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探讨
(一) 嵩山区域旅游资源概述
(二) 嵩山区域旅游资源特色
(三) 嵩山区域旅游资源价值
(四) 嵩山区域旅游发展评价
(五) "寄生——共赢——多赢"理论在嵩山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六、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 罗艳菊,黄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05)
[2]基于共生思想的新疆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韩芳,吴焱,帕尔哈提.艾孜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3]“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J]. 张河清,成红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3)
[4]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 张宏梅,陆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2)
[5]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 许春晓. 旅游学刊. 2005(01)
[6]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合作问题[J]. 宋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旅游地的吸引力系统及其管理研究[J]. 陈岩英. 旅游科学. 2004(03)
[8]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吴泓,顾朝林. 经济地理. 2004(01)
[9]旅游吸引力分析及理论模型[J]. 王海鸿. 科学·经济·社会. 2003(04)
[10]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综述[J]. 王雷亭,王学峰,潘华丽,崔凤军. 泰山学院学报. 2003(05)
硕士论文
[1]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杨晓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5
[2]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 雷国雄.武汉大学 2005
[3]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薛莹.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82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8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