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旅游地空间结构及优化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20:4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各学科相继引入结构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结构概念成为中国学术界十分熟悉的名词术语。但对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多以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主。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之下的,旅游的环境经济影响研究表明:传统的市场驱动型旅游发展规划方法不能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旅游发展中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病根之一就在于旅游地的旅游空间发展无序及空间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由此可见,为了保护旅游业所依赖的旅游环境、减轻和缓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负面影响,使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负面效应最小化,最有效的干涉方式就是旅游地自身空间组织合理及结构布局优化[1](杜双燕,王爱忠,骆华松,2006)。安县作为绵阳市资源富庶大县,近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如温泉资源空间竞争激烈,资源的认知度较低,市场占有率低等,从安县目前的旅游发展看,业绩也不甚理想。为此如何优化安县旅游地空间结构是目前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总结出旅游地空间结构...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旅游目的地系统等级体系划分图
图 2-2 旅游地空间结构要素构成图景点(节点)备旅游部分功能的旅游点。旅游景点(节点)是旅游目的地空域单元,是相对均质的吸引物集聚体,是景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场所[17](朱春晓,2005 年)。旅游景点(节点)是旅游景区景区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义,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
对一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 旅游地空间结构一般模型的构建977 年,美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哈格特(Haggett)描述空间结构模式宏观层次将区域抽象为点,从而识别出六个几何要素:运动模式(间移动特点)、路径(表示事物运动沿着特定的路线)、结点(表示点,诸多结点控制着整个系统)、结点层次(表示各个节点的重要位于由结点和路径形成的框架中)、扩散(地面的时空变化过程)。没有考虑到空间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马耀峰,王冠孝,张佑印. 资源科学. 2008(11)
[2]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延安为例[J]. 王宝平,霍云霈,杨新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3]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 杨国良,黄鹭红,刘波,彭文甫,吴妍. 规划师. 2008(02)
[4]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 马中华,刘继斌. 经济地理. 2008(01)
[5]“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结构模式与实际应用[J]. 张培,刘婧.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12)
[6]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 左昕昕,靳鹤龄,严江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1)
[7]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胡举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07(05)
[8]区域旅游协作态势下的承德市旅游空间重构[J]. 李琛,成升魁,陈远生. 城市问题. 2007(06)
[9]旅游区域:对四种常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质疑初探[J]. 徐小波,沈伟丽,许俊.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10]昆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 王爱忠,何玲姬. 昆明大学学报. 2007(02)
硕士论文
[1]龙岩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模式研究[D]. 李雄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3569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旅游目的地系统等级体系划分图
图 2-2 旅游地空间结构要素构成图景点(节点)备旅游部分功能的旅游点。旅游景点(节点)是旅游目的地空域单元,是相对均质的吸引物集聚体,是景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场所[17](朱春晓,2005 年)。旅游景点(节点)是旅游景区景区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义,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
对一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 旅游地空间结构一般模型的构建977 年,美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哈格特(Haggett)描述空间结构模式宏观层次将区域抽象为点,从而识别出六个几何要素:运动模式(间移动特点)、路径(表示事物运动沿着特定的路线)、结点(表示点,诸多结点控制着整个系统)、结点层次(表示各个节点的重要位于由结点和路径形成的框架中)、扩散(地面的时空变化过程)。没有考虑到空间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马耀峰,王冠孝,张佑印. 资源科学. 2008(11)
[2]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延安为例[J]. 王宝平,霍云霈,杨新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3]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 杨国良,黄鹭红,刘波,彭文甫,吴妍. 规划师. 2008(02)
[4]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 马中华,刘继斌. 经济地理. 2008(01)
[5]“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结构模式与实际应用[J]. 张培,刘婧.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12)
[6]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 左昕昕,靳鹤龄,严江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1)
[7]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胡举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07(05)
[8]区域旅游协作态势下的承德市旅游空间重构[J]. 李琛,成升魁,陈远生. 城市问题. 2007(06)
[9]旅游区域:对四种常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质疑初探[J]. 徐小波,沈伟丽,许俊.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10]昆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 王爱忠,何玲姬. 昆明大学学报. 2007(02)
硕士论文
[1]龙岩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模式研究[D]. 李雄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3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8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