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18:45
城市森林已逐步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流,而城市森林的游憩功能同时也被关注。为了了解城市森林生态旅游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公正客观地评价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则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来进行判断。本文基于此目的展开探讨与研究。首先,进行文献搜集,并未发现有直接讨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的文献,而多是相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评价、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旅游与森林旅游的资料,参考上述内容,总结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的独特特征,本文尝试着构建了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分为目标层、状态层和指标层三个等级,涵盖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四大方面。在指标选择过程中采用了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等方法,根据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层次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性等原则选取总结出了15个指标。在指标量化过程中,由于是考察其动态过程,则采用各个指标的增长率或下降率作为效益值,这样能更客观的了解指标变化,社会效益指标结合了社会学中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在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采用了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专家...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2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EIA)
2.3 生态旅游的评价研究
2.3.1 一般性评价研究
2.3.2 生态旅游认证研究
2.4 旅游环境承载力(容量)理论研究
2.5 其他旅游影响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3.1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
3.1.1 传承古代森林旅游
3.1.2 现代人心理需求
3.2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相关概念释义
3.2.1 城市森林
3.2.2 旅游相关概念
3.2.3 森林生态旅游
3.2.4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
3.3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特点
第四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体系框架的建立
4.3 评价指标的优化与选取
4.3.1 环境状况
4.3.1.1 大气
4.3.1.2 水
4.3.1.3 土壤
4.3.1.4 噪声
4.3.2 资源状况
4.3.2.1 森林资源
4.3.2.2 生物资源
4.3.2.3 景观资源
4.3.3 经济影响
4.3.4 社会影响
4.4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第五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步骤
5.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5.2 量化评价指标
5.3 综合评价值计算
第六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6.1 研究区概况
6.1.1 地理位置
6.1.2 自然资源
6.1.3 人文景观
6.2 中山陵风景区生态旅游效益评价
6.2.1 各指标评价值的确定与计算
6.2.1.1 资源状况指标
6.2.1.2 环境状况指标
6.2.1.3 经济效益指标
6.2.1.4 社会效益指标
6.2.2 权重确定
6.2.3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6.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7.4 建议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陈元. 前沿. 2006(12)
[2]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J]. 祝列克. 中国城市林业. 2005(04)
[3]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之SWOT分析[J]. 康辉平.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S1)
[4]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张荣京,邢福武. 江西林业科技. 2004(06)
[5]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06)
[6]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 周慧颖,吴建华. 旅游学刊. 2004(06)
[7]农业生态旅游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魏敏,冯永军,李芬,王晓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4)
[8]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王磊,倪键忠,刘茂松,郑阿宝,王国洪,程小义. 生态学杂志. 2004(04)
[9]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姜春前,何艺玲,韦新良. 林业科学研究. 2004(03)
[10]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董杰,杨达源,舒肖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博士论文
[1]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 王丽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研究[D]. 罗朝霞.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区土壤冲击影响研究[D]. 叶春.华南师范大学 2005
[3]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D]. 徐波.东北林业大学 2005
[4]旅游开发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蕾.北京林业大学 2004
[5]中国城郊旅游发展研究[D]. 王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4
[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李星群.广西大学 2003
[7]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影响研究[D]. 李春茂.云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89574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2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EIA)
2.3 生态旅游的评价研究
2.3.1 一般性评价研究
2.3.2 生态旅游认证研究
2.4 旅游环境承载力(容量)理论研究
2.5 其他旅游影响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3.1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
3.1.1 传承古代森林旅游
3.1.2 现代人心理需求
3.2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相关概念释义
3.2.1 城市森林
3.2.2 旅游相关概念
3.2.3 森林生态旅游
3.2.4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
3.3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特点
第四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体系框架的建立
4.3 评价指标的优化与选取
4.3.1 环境状况
4.3.1.1 大气
4.3.1.2 水
4.3.1.3 土壤
4.3.1.4 噪声
4.3.2 资源状况
4.3.2.1 森林资源
4.3.2.2 生物资源
4.3.2.3 景观资源
4.3.3 经济影响
4.3.4 社会影响
4.4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第五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步骤
5.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5.2 量化评价指标
5.3 综合评价值计算
第六章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6.1 研究区概况
6.1.1 地理位置
6.1.2 自然资源
6.1.3 人文景观
6.2 中山陵风景区生态旅游效益评价
6.2.1 各指标评价值的确定与计算
6.2.1.1 资源状况指标
6.2.1.2 环境状况指标
6.2.1.3 经济效益指标
6.2.1.4 社会效益指标
6.2.2 权重确定
6.2.3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6.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7.4 建议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陈元. 前沿. 2006(12)
[2]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J]. 祝列克. 中国城市林业. 2005(04)
[3]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之SWOT分析[J]. 康辉平.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S1)
[4]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张荣京,邢福武. 江西林业科技. 2004(06)
[5]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06)
[6]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 周慧颖,吴建华. 旅游学刊. 2004(06)
[7]农业生态旅游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魏敏,冯永军,李芬,王晓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4)
[8]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王磊,倪键忠,刘茂松,郑阿宝,王国洪,程小义. 生态学杂志. 2004(04)
[9]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姜春前,何艺玲,韦新良. 林业科学研究. 2004(03)
[10]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董杰,杨达源,舒肖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博士论文
[1]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 王丽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研究[D]. 罗朝霞.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区土壤冲击影响研究[D]. 叶春.华南师范大学 2005
[3]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D]. 徐波.东北林业大学 2005
[4]旅游开发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蕾.北京林业大学 2004
[5]中国城郊旅游发展研究[D]. 王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4
[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李星群.广西大学 2003
[7]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影响研究[D]. 李春茂.云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89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8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