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区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0:39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西藏GDP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区旅游业自1984年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旅游学角度看,旅游形式已从以往的单一观光旅游逐步向人文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方向转变。民俗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西藏旅游业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民俗村作为民俗文化相对集中表现的最佳平台,应予以重点开发。全文共有绪论、四个章节、结语六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论文选题的目的、方法、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对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现状。第一章,拉萨民俗旅游资源。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划分了拉萨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第二节论述了拉萨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资源类型的划分与资源特征的分析为民俗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叙述了桑木村的开发现状;第二节叙述了娘热风情园的开发现状;第三节针对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针对桑木村、娘热风情园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
【文章来源】: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五、国内外民俗村旅游开发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拉萨民俗旅游资源
第一节 拉萨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民居建筑文化
二、饮食、服饰文化
三、节庆、娱乐文化
四、宗教、艺术文化
第二节 拉萨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一、文化的独特性与内容形式的丰富性
二、文化的神秘性与实用性
三、文化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文化的经济性
第二章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桑木村的开发现状
第二节 娘热民俗风情园的开发现状
第三节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协调问题
二、民俗村的环境建设问题
三、民俗文化的开发缺乏专业指导
四、与旅游市场的接轨没有找到切合点
五、民俗特色文化缺乏针对性,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不合理
六、旅游淡旺季加剧工作的不稳定性
七、利益分配问题突出
八、民俗村投资问题
九、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章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第一节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本真性与商品化相协调的原则
二、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三、创新原则
第二节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一、组建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队伍
二、找准市场定位
三、注重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品位
四、加强市场推广加大宣传力度
五、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六、建立旅游投资的多元化机制
第三节 关于“转型期”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的初步思考
一、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转型意义研究
二、对“转型期”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的思考
第四章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及构想
第一节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二、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三、机遇与挑战分析
第二节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一、西藏民俗文化的旅游表达构想
二、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想
结论与展望
一、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的再思考
三、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拓展性探讨
四、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孙丽坤. 特区经济. 2009(04)
[2]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 马凌. 旅游学刊. 2007(10)
[3]小议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黄万鹏. 生态经济. 2006(05)
[4]旅游开发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罗平,和少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5]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 牛蓉琴. 经济问题探索. 2005(11)
[6]生态博物馆理念在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喀纳斯禾木图瓦村为例[J]. 刘旭玲,杨兆萍,谢婷. 干旱区地理. 2005(03)
[7]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孙九霞,保继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8]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J]. 黄萍,游建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10)
[9]勐巴拉娜西的魅力[J]. 李盛宣. 中国农垦. 2004(09)
[10]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J]. 萧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083248
【文章来源】: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五、国内外民俗村旅游开发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拉萨民俗旅游资源
第一节 拉萨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民居建筑文化
二、饮食、服饰文化
三、节庆、娱乐文化
四、宗教、艺术文化
第二节 拉萨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一、文化的独特性与内容形式的丰富性
二、文化的神秘性与实用性
三、文化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文化的经济性
第二章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桑木村的开发现状
第二节 娘热民俗风情园的开发现状
第三节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协调问题
二、民俗村的环境建设问题
三、民俗文化的开发缺乏专业指导
四、与旅游市场的接轨没有找到切合点
五、民俗特色文化缺乏针对性,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不合理
六、旅游淡旺季加剧工作的不稳定性
七、利益分配问题突出
八、民俗村投资问题
九、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章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第一节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本真性与商品化相协调的原则
二、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三、创新原则
第二节 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一、组建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队伍
二、找准市场定位
三、注重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品位
四、加强市场推广加大宣传力度
五、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六、建立旅游投资的多元化机制
第三节 关于“转型期”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的初步思考
一、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转型意义研究
二、对“转型期”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的思考
第四章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及构想
第一节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二、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三、机遇与挑战分析
第二节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一、西藏民俗文化的旅游表达构想
二、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想
结论与展望
一、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的再思考
三、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拓展性探讨
四、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孙丽坤. 特区经济. 2009(04)
[2]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 马凌. 旅游学刊. 2007(10)
[3]小议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黄万鹏. 生态经济. 2006(05)
[4]旅游开发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罗平,和少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5]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 牛蓉琴. 经济问题探索. 2005(11)
[6]生态博物馆理念在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喀纳斯禾木图瓦村为例[J]. 刘旭玲,杨兆萍,谢婷. 干旱区地理. 2005(03)
[7]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孙九霞,保继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8]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J]. 黄萍,游建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10)
[9]勐巴拉娜西的魅力[J]. 李盛宣. 中国农垦. 2004(09)
[10]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J]. 萧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083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8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