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旅游区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23:2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出现巨大增长,而且需求趋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表现为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旅游热点地区的旅游产品,正在将目光转向能够提供舒适、悠闲、静谧环境和满足个性化、生态化、休闲化的旅游边缘地区。同时,游客已经由最初的非理性消费,逐渐走向理性的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业开始出现热点不热,冷点不冷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热点地区边缘的旅游业正在迅速地开展起来。所以,进一步加快边缘地区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些资源条件好、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的旅游城市或者旅游景区,即旅游热点地区,已经走向成熟阶段。但在这些地区的边缘,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样就造成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对资源条件好、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的旅游热点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位于热点旅游区边缘的旅游地,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对边缘旅游区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发挥边缘资源...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出现新方向
1.1.2 旅游业“马太效应”导致发展不均衡
1.1.3 边缘旅游兴起符合区域发展规律
1.1.4 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给边缘旅游带来机遇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框架体系
1.4.1 技术路线
1.4.2 框架体系
2 边缘旅游相关研究述评
2.1 国内边缘旅游研究述评
2.1.1 边缘旅游区研究述评
2.1.2 边缘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2.1.3 边缘旅游整合研究述评
2.2 国外边缘旅游研究述评
2.3 结论
3 边缘旅游区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理论
3.1 旅游系统理论
3.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3.3 可持续旅游理论
3.4 生态位理论
3.5 利益主体理论
3.6 “旅游共生”理论
3.7 旅游功能系统理论
4 边缘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4.1 边缘含义的演变
4.1.1 边缘的地学含义
4.1.2 边缘的经济学含义
4.1.3 边缘的社会学含义
4.1.4 边缘的旅游学含义
4.2 边缘区的定义及内涵
4.3 边缘旅游区的定义及分类
4.4 边缘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4.5 旅游边缘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5 边缘旅游区理论体系的构建
5.1 边缘旅游结构理论
5.1.1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
5.1.2 核心—边缘旅游结构理论
5.1.3 核心—边缘旅游结构理论的价值运用
5.2 边缘旅游功能系统理论
5.2.1 边缘区旅游功能系统的演进机制
5.2.2 边缘区旅游功能系统的外在效应
5.2.3 边缘旅游功能系统理论在边缘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5.3 旅游边缘效应理论
5.3.1 旅游边缘效应的定量评价步骤
5.3.2 旅游边缘效应宽度定量评价
5.3.3 旅游边缘效应的作用机理
5.3.4 旅游边缘效应的后续效应
5.4 边缘旅游整合理论
5.4.1 边缘旅游整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5.4.2 边缘旅游整合主体分析
5.4.3 边缘旅游整合的内容
5.4.4 基于共生理论的边缘旅游整合的动力机制
5.5 边缘旅游协作理论
5.5.1 边缘旅游协作的内容
5.5.2 边缘旅游协作运行模式
5.5.3 边缘旅游协作的实现途径
6 实证研究——以洛阳为例
6.1 洛阳旅游业发展概况
6.2 洛阳核心—边缘旅游结构分析
6.3 洛阳边缘旅游区的功能分析
6.4 洛阳旅游边缘效应宽度确定
6.5 洛阳边缘旅游区的资源整合
6.6 洛阳边缘旅游区的主体协作
7 边缘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7.1 边缘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7.1.1 加强政府主导,促进边缘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7.1.2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边缘旅游产业开发档次
7.1.3 利用独特资源,实施核心—边缘旅游联动开发战略
7.2 边缘旅游整合对策
7.2.1 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边缘旅游整合开发
7.2.2 以合作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边缘区旅游网络
7.2.3 以均衡为目标,实施边缘旅游资源逐次开发
7.2.4 以利益为动力,建立边缘区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7.3 边缘旅游市场营销对策
7.3.1 分析竞争对手,明确目标市场
7.3.2 改变经营观念,多方筹措资金
7.3.3 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发新产品
7.3.4 以低价渗透为策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7.3.5 以创建名牌为目标,坚持提高旅游者忠诚度
7.3.6 以开拓市场为前提,实行营销联盟战略
8 主要结论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2 存在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4343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出现新方向
1.1.2 旅游业“马太效应”导致发展不均衡
1.1.3 边缘旅游兴起符合区域发展规律
1.1.4 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给边缘旅游带来机遇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框架体系
1.4.1 技术路线
1.4.2 框架体系
2 边缘旅游相关研究述评
2.1 国内边缘旅游研究述评
2.1.1 边缘旅游区研究述评
2.1.2 边缘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2.1.3 边缘旅游整合研究述评
2.2 国外边缘旅游研究述评
2.3 结论
3 边缘旅游区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理论
3.1 旅游系统理论
3.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3.3 可持续旅游理论
3.4 生态位理论
3.5 利益主体理论
3.6 “旅游共生”理论
3.7 旅游功能系统理论
4 边缘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4.1 边缘含义的演变
4.1.1 边缘的地学含义
4.1.2 边缘的经济学含义
4.1.3 边缘的社会学含义
4.1.4 边缘的旅游学含义
4.2 边缘区的定义及内涵
4.3 边缘旅游区的定义及分类
4.4 边缘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4.5 旅游边缘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5 边缘旅游区理论体系的构建
5.1 边缘旅游结构理论
5.1.1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
5.1.2 核心—边缘旅游结构理论
5.1.3 核心—边缘旅游结构理论的价值运用
5.2 边缘旅游功能系统理论
5.2.1 边缘区旅游功能系统的演进机制
5.2.2 边缘区旅游功能系统的外在效应
5.2.3 边缘旅游功能系统理论在边缘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5.3 旅游边缘效应理论
5.3.1 旅游边缘效应的定量评价步骤
5.3.2 旅游边缘效应宽度定量评价
5.3.3 旅游边缘效应的作用机理
5.3.4 旅游边缘效应的后续效应
5.4 边缘旅游整合理论
5.4.1 边缘旅游整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5.4.2 边缘旅游整合主体分析
5.4.3 边缘旅游整合的内容
5.4.4 基于共生理论的边缘旅游整合的动力机制
5.5 边缘旅游协作理论
5.5.1 边缘旅游协作的内容
5.5.2 边缘旅游协作运行模式
5.5.3 边缘旅游协作的实现途径
6 实证研究——以洛阳为例
6.1 洛阳旅游业发展概况
6.2 洛阳核心—边缘旅游结构分析
6.3 洛阳边缘旅游区的功能分析
6.4 洛阳旅游边缘效应宽度确定
6.5 洛阳边缘旅游区的资源整合
6.6 洛阳边缘旅游区的主体协作
7 边缘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7.1 边缘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7.1.1 加强政府主导,促进边缘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7.1.2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边缘旅游产业开发档次
7.1.3 利用独特资源,实施核心—边缘旅游联动开发战略
7.2 边缘旅游整合对策
7.2.1 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边缘旅游整合开发
7.2.2 以合作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边缘区旅游网络
7.2.3 以均衡为目标,实施边缘旅游资源逐次开发
7.2.4 以利益为动力,建立边缘区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7.3 边缘旅游市场营销对策
7.3.1 分析竞争对手,明确目标市场
7.3.2 改变经营观念,多方筹措资金
7.3.3 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发新产品
7.3.4 以低价渗透为策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7.3.5 以创建名牌为目标,坚持提高旅游者忠诚度
7.3.6 以开拓市场为前提,实行营销联盟战略
8 主要结论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2 存在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4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6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