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资本循环视角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以秦始皇陵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20 23:30
  中国大遗址名录中80%以上的大遗址位于城郊或郊野地区,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析大遗址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实现大遗址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以秦始皇陵大遗址区为案例地,探寻资本逻辑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发现:①资本对最优区位的选择产生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由于各村庄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保护区划的限制条件及其与已开发遗存点距离等因素存在差异,资本的选择性投入产生了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②村庄生产方式调整是大遗址区社会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在文物保护的框架下,由于旅游开发的正外部性促进资本流动影响到村庄生产方式调整,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转变的过程。③政府政策措施对大遗址区资本的引导控制是外部影响因素。大遗址的文物脆弱性决定了展示利用过程中必须保证政府的强干预性,村庄生产方式转变可能产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因此需要政府权力的介入,进一步导致了村庄生产方式调整。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一个动态演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政府有效管理、市场与村庄社区合理介入才能保障大遗址区乡村合理发展与转型。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引介与研究方法
    1.1 理论引介
    1.2 分析框架
    1.3 案例地选取与资料来源
2 秦始皇陵大遗址区社会空间生产特征
    2.1 大遗址区物质环境变化特征
        2.1.1 聚落景观与功能日趋多样化与差异化
        2.1.2 村庄农业种植结构由南北统一到南北差异
    2.2 大遗址区居民社会关系演变特征
        2.2.1 旅游服务型村庄居民与外来户抱团合作
        2.2.2 种植结构调整型村庄社会网络日趋开放
    2.3 大遗址区乡村资本循环累积过程
        2.3.1 旅游服务型村庄资本积累
        2.3.2 种植结构调整型村庄资本积累
3 秦始皇陵大遗址区社会空间生产的资本逻辑
    3.1 文物保护制度下资本对最优区位的选择
    3.2 资本增殖导致社会生产方式转变
    3.3 大遗址区政策措施对资本流动的干预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3198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98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