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3 17:29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必将给上海旅游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世博会超过7000万人次观众的目标将给上海旅游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吸引远程游客,增加观众数量成为一大难题。由于旅游形象能左右游客的主观认知并对后续的各种旅游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由于距离和宣传等各种原因西部与东部市民对于世博会的旅游形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感知,为了能够吸引足够多的重庆市民乃至西部地区市民参与2010年世博会,世博会相关部门必须先了解世博会在该地区潜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才能针对特定的族群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和营销,以此来树立甚至是改变潜在游客心目中的世博会旅游形象,最终达到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世博会的目的。因此,有必要从纵深层次面去分析和揭示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的认知,并了解其形成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世博会推广战略。本文在对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本文的研究构思及假设,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重庆市民为调查对象对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PSS13.0和AMOS 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采用信度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并由此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一...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世博会相关文献回顾
一、世博会介绍
二、世博会旅游方面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方法及论文结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旅游形象的概念
一、旅游形象的定义
二、旅游形象的特性
第二节 旅游形象的形成
一、旅游形象的构成要素
二、旅游形象的形成过程
三、影响旅游形象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意向基础理论
一、旅游意向的概念
二、旅游意向与旅游形象的关系
第三章 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框架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研过程
第三节 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的分析
一、样本描述
二、信度检验
三、世博会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三、基于人口统计因素的差异分析
五、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四章 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研究结果讨论
第一节 世博会的感知旅游形象
一、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属性的认同程度
二、世博会认知形象维度
三、三个连续链的世博会整体形象
第二节 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影响
一、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认知形象的影响
二、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情感形象的影响
三、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旅游意向的影响
第三节 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一、理论模型评价
二、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各变量影响效果分析
第五章 世博会旅游发展建议
第一节 加强世博会宣传,改善其旅游形象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树立世博会的良好形象
二、多种渠道宣传世博会,改善重庆市民心中世博会形象
第二节 完善世博会配套设施,创造良好旅游环境
一、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世博会配套设施
二、强调世博会服务质量,创造世博会良好体验环境
第三节 提高世博会营销水平,实施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
一、做到营销的多角化,满足不同层次重庆市民的旅游需求
二、整合上海旅游资源,进行世博会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形象感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长三角居民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为例[J]. 程圩,隋丽娜. 旅游科学. 2007(01)
[2]以世博会为契机 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 李伟清. 商业研究. 2006(19)
[3]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及旅行社的对策[J]. 赵丽. 市场论坛. 2006(02)
[4]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J]. 刘睿文,吴殿廷,肖星,雷引周. 经济地理. 2006(01)
[5]2010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战略地位与对策研究[J]. 吴承照.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互动机制研究[J]. 胡建伟. 旅游科学. 2005(02)
[7]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水上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J]. 张璟,程爵浩,符全胜.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4(04)
[8]上海世博会非重点入境旅游市场探讨[J]. 冯学钢. 探索与争鸣. 2004(08)
[9]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化发展研究[J]. 刘恒江,陈继祥. 上海管理科学. 2004(03)
[10]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 程金龙,吴国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2)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国内目的地形象认知模型与发展战略研究[D]. 张阿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10937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世博会相关文献回顾
一、世博会介绍
二、世博会旅游方面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方法及论文结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旅游形象的概念
一、旅游形象的定义
二、旅游形象的特性
第二节 旅游形象的形成
一、旅游形象的构成要素
二、旅游形象的形成过程
三、影响旅游形象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意向基础理论
一、旅游意向的概念
二、旅游意向与旅游形象的关系
第三章 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框架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研过程
第三节 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的分析
一、样本描述
二、信度检验
三、世博会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三、基于人口统计因素的差异分析
五、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四章 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研究结果讨论
第一节 世博会的感知旅游形象
一、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属性的认同程度
二、世博会认知形象维度
三、三个连续链的世博会整体形象
第二节 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影响
一、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认知形象的影响
二、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情感形象的影响
三、人口统计因素对世博会旅游意向的影响
第三节 世博会旅游形象与旅游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一、理论模型评价
二、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各变量影响效果分析
第五章 世博会旅游发展建议
第一节 加强世博会宣传,改善其旅游形象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树立世博会的良好形象
二、多种渠道宣传世博会,改善重庆市民心中世博会形象
第二节 完善世博会配套设施,创造良好旅游环境
一、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世博会配套设施
二、强调世博会服务质量,创造世博会良好体验环境
第三节 提高世博会营销水平,实施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
一、做到营销的多角化,满足不同层次重庆市民的旅游需求
二、整合上海旅游资源,进行世博会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形象感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长三角居民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为例[J]. 程圩,隋丽娜. 旅游科学. 2007(01)
[2]以世博会为契机 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 李伟清. 商业研究. 2006(19)
[3]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及旅行社的对策[J]. 赵丽. 市场论坛. 2006(02)
[4]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J]. 刘睿文,吴殿廷,肖星,雷引周. 经济地理. 2006(01)
[5]2010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战略地位与对策研究[J]. 吴承照.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互动机制研究[J]. 胡建伟. 旅游科学. 2005(02)
[7]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水上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J]. 张璟,程爵浩,符全胜.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4(04)
[8]上海世博会非重点入境旅游市场探讨[J]. 冯学钢. 探索与争鸣. 2004(08)
[9]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化发展研究[J]. 刘恒江,陈继祥. 上海管理科学. 2004(03)
[10]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 程金龙,吴国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2)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国内目的地形象认知模型与发展战略研究[D]. 张阿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10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1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