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旅游环境容量若干问题讨论
发布时间:2021-06-05 18:14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区的环境质量日益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科学的确定旅游环境容量,对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就旅游环境容量的若干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本文研究了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所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然后纵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现状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在掌握了当前研究的研究动态之后,笔者主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理论上,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环境—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为研究路线,分析了多学科下旅游环境容量的涵义,阐述了当前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模型和测度,探讨了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支持系统,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源空间容量的测定依据提出新的看法。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九华山旅游风景区为例,首先,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等级理论来考察旅游风景区的结构与功能。并针对资源空间容量的度量,提出了风景吸引度的概念,建立了数学模型。其次,将环境科学中比较成熟的关于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引入旅游学当中,并确立了生态环境容量在旅游环境容量中的核心地位。最后,本文针对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宗教特征和环境特...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1.2 相关旅游环境问题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状况
3 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分析
3.1 环境-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
3.2 多学科下旅游环境容量涵义
3.3 当前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模型及其测度
3.4 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支持系统
3.5 景观生态学等级理论与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关系分析
4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2 旅游资源概况
4.3 九华山生态环境状况
5 九华山旅游环境容量若干问题探讨
5.1 等级理论下的九华山资源空间容量测度变化
5.2 九华山生态环境容量的测量方法探讨
5.3 九华山瞬时环境容量超载的可行性分析
6 九华山旅游环境容量调控对策
6.1 进一步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建立合理的游客流向
6.2 开发新景区景点,增加旅游吸引物,分散客流
6.3 积极宣传促销,延长旅游旺季时间
6.4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建设工作
7 结语
7.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7.2 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参加课题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 郭静,张树夫.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04)
[2]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经济学分析[J]. 王虎,翁钢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02)
[3]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 胡忠行,朱爱珍.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Z1)
[4]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 人文地理. 2002(06)
[5]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 石强,吴章文,贺庆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04)
[6]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刍议[J]. 王佳,路紫,孙东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7]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J]. 成官文,王敦球,秦立功,孔运铎,严启坤,秦国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01)
[8]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9]九华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J]. 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04)
[10]论长白山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关系[J]. 徐连友,杨荣臻.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212659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1.2 相关旅游环境问题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状况
3 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分析
3.1 环境-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
3.2 多学科下旅游环境容量涵义
3.3 当前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模型及其测度
3.4 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支持系统
3.5 景观生态学等级理论与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关系分析
4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2 旅游资源概况
4.3 九华山生态环境状况
5 九华山旅游环境容量若干问题探讨
5.1 等级理论下的九华山资源空间容量测度变化
5.2 九华山生态环境容量的测量方法探讨
5.3 九华山瞬时环境容量超载的可行性分析
6 九华山旅游环境容量调控对策
6.1 进一步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建立合理的游客流向
6.2 开发新景区景点,增加旅游吸引物,分散客流
6.3 积极宣传促销,延长旅游旺季时间
6.4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建设工作
7 结语
7.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7.2 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参加课题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 郭静,张树夫.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04)
[2]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经济学分析[J]. 王虎,翁钢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02)
[3]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 胡忠行,朱爱珍.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Z1)
[4]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 人文地理. 2002(06)
[5]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 石强,吴章文,贺庆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04)
[6]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刍议[J]. 王佳,路紫,孙东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7]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J]. 成官文,王敦球,秦立功,孔运铎,严启坤,秦国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01)
[8]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9]九华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J]. 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04)
[10]论长白山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关系[J]. 徐连友,杨荣臻.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212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1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