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可参观性:消费主义下红色文化空间的生产

发布时间:2021-06-10 09:46
  红色文化空间作为我国无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场所,承担着传递红色历史文化、提升社会文化自信的职责。在消费主义推动下,红色文化空间的生产正从传统的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面临着新的挑战。可参观性生产主要采用塑造真实感、以消费引导意义建构、拓展消费空间等策略来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空间,可为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空间与可参观性生产
    (一)空间转向与文化空间
    (二)可参观性生产
二、我国红色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以文物保存为中心(1931年至1949年)
    (二)勃兴期:以革命纪念为中心(1949年至1982年)
    (三)繁荣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1983年至1999年)
    (四)转型期:以旅游经济为中心(2000年至今)
三、红色文化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策略
    (一)塑造空间的真实感
        1.仿真———活态历史的塑造
        2.仪式———文化记忆的私人化
    (二)意义建构的消费取向
        1.意义整合
        2.空间叙事故事化
        3.参观行为的意义赋予
    (三)文化空间的消费拓展
        1.文化空间与消费空间共建
        2.空间符号的商品化
四、可参观性生产的作用力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以洛阳关林庙为考察对象[J]. 程安霞.  文化遗产. 2014(05)
[2]城市景观:基于一种视觉认知的空间旅行[J]. 刘海.  兰州学刊. 2014(06)
[3]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J]. 桑世波.  博物馆研究. 2013(03)
[4]复合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为例[J]. 宋立中,谭申.  旅游学刊. 2012(10)
[5]中国革命纪念馆事业的发展[J]. 贾萍.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2(01)
[6]驯鹿鄂温克人的发展与可参观性生产[J]. 张荣德.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2(01)
[7]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域的再生产——基于花瑶民歌·呜哇山歌的保护实践所引发的思考[J]. 谢菲.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5)
[8]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主流文化意志[J]. 罗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 乌丙安.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1)
[10]中国革命纪念馆事业的回顾和展望(一)[J]. 李耀申.  中国博物馆. 1995(02)



本文编号:3222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22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