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重庆市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4:21
  农业旅游是近20年来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迅速成长并被广泛认定,成为旅游者其为推崇的旅游项目,因而也得到旅游开发、经营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农业旅游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本文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理论、旅游系统理论利生态农业基础知识为指导,对重庆农业旅游开发的策略及政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论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结合全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状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为下文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为农业旅游的理论借鉴。在以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业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本文论述的角度界定了农业旅游的内涵,明确了农业旅游的特点,最后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农业旅游开发的几个理论出发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理论、旅游系统理论,为农业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为现状调查。选取万州、涪陵和近郊等8个区(市)作为调查对象,依靠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与实地观察法三种方式的结合运用,对重庆农业旅游开发的状...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重庆市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005重庆城市居民消费构成

重庆农业,旅游客源


一级客源市场是重庆市及本区县的城镇居民、在重庆市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利用他们节假日的闲暇时间,开发农业旅游,让他们既可以享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乐趣,又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先进的农业知识。一级客源市场的游客量占旅游地接待总人数的5%0一6%0(见表6一1及图6一l所示);二级客源市场是邻近省、县市的城镇居民。其旅游者的人数仅次于一级市场,开发观光农业旅游,可以增添他们的游览乐趣和旅游经历。结合重庆国内旅游二级客源市场,重庆周边的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市的客人是二级目标市场(见表6一l及图6一1所示);三级市场(机会市场)是来渝旅游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笔者认为,从游客到重庆的出游目的来看,多数国内游客、海外游客来重庆主要是了解中国和重庆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长江三峡,所以级别高、知名度高的景观是他们的首选,也是必游之地,例如长江三峡、重庆夜景、大足石刻等景点。所以重庆开发农业旅游,只能把这部分游客作为一个机会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对于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国开发专项旅游,进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参观游览与学习交流(见表6一1及图6一1所示)。表6一1重庆市农业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客客源目标市场细分分市场构成成主要旅游者类型型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一一级客源市场场重庆市及本区县的城镇居居休闲、度假、文化、、50一6000民民民、在重庆市长期居住的流动动疗养保健旅游者者者人人人口口口口二二级客源市场场邻近省、县市的城镇居民民观光、度假等旅游者者3000机机会客源市场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内旅游游观光、学术交流、科科10一2000者者者和国际旅游者者学考察旅游者者者图6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J]. 肖静,陈云妮,顾敏君.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01)
[2]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J]. 程运康,王有超,吴雪琴.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3]以村野文化内涵塑农家乐旅游核心——浅析重庆市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 马艳霞,王焱.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4]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 黄郁成,黄光文.  旅游学刊. 2003(02)
[5]我国乡村旅游高级化的产品设计导向[J]. 吕连琴,刘爱荣.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4)
[6]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何景明,李立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7]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以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J]. 李同升,马庆斌.  生态学杂志. 2002(02)
[8]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 章锦河,凌善金,陆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03)
[9]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J]. 王云才.  旅游学刊. 2001(02)
[10]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王继权.  生态经济. 2001(01)

硕士论文
[1]福建省旅游农业资源开发研究[D]. 颜双波.福建农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3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03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