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旅游规划初期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 ——以杭州中山路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6 17:19
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是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重要环节。先前关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方面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旅游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目的地,本文选取旅游规划初期的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地居民的潜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文章首先提出了居民潜在旅游影响感知要素模型及感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的感知要素模型及感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修改,建立了居民潜在旅游影响感知要素修正模型和感知评价指标修正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潜在旅游影响感知与其旅游支持态度的内在关系假设模型,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感知与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感知与态度关系的相关理论假设。文章最后探讨了居民对杭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旅游规划思路的相关看法。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居民对潜在旅游经济收益的感知
图3.5居民对潜在旅游经济收益的感知②居民对潜在旅游社会收益的感知分析潜在社会收益感知调查结果如图3.6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潜在旅游社会收益感知很强烈,分别有68%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75%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会增强社区的文化氛围,70%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会提升社区的形象。笔者分析认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一杭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是一条历史悠久,充满人文气息的老街,街区两侧的社区都是老杭州的成熟居住区,居民对于社区形象和文化氛围比较关注,也希望能?
⑧居民对潜在旅游环境收益的感知分析潜在环境收益感知从原先的潜在社会收益感知中解离出来,笔者单独对其进行分析。从图3.7可以看出,居民对潜在旅游环境收益的感知比较一致。六成以上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会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会增加他们的休闲娱乐机会。图3.7居民对潜在旅游环境收益的感知④居民对潜在旅游社会成本的感知分析从图3.8我们可以看出,近五成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可能会造成当地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空气、噪音、垃圾的污染。但同时,三成居民对旅游发展是否会带来社会负面影响表示“不确定”,二成居民则明确认为旅游发展不会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尤其有27.1%的居民不认为旅游发展会带来垃圾污染。从笔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反而觉得旅游会改善他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旅游的价值、构建及其实现[J]. 梁留科,曹新向. 经济地理. 2007(04)
[2]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谌静,李少游.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0)
[3]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实证研究[J]. 郭伟,柳玉清,张素梅,喻江平,路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5)
[4]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的核心内容初步研究[J]. 杨兴柱,陆林,王群. 人文地理. 2006(04)
[5]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 张波. 旅游学刊. 2006(07)
[6]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操作分析[J]. 蒋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06)
[7]三个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J]. 方大凤,张昌贵,薛君艳,杨狄荣.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8]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 保继刚,孙九霞. 地理学报. 2006(04)
[9]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世外桃源案例[J]. 孙九霞,保继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试论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J]. 宫晓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5)
硕士论文
[1]历史街区与现代旅游协同发展研究[D]. 赵力.广西大学 2006
[2]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研究[D]. 寇敏.天津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0400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居民对潜在旅游经济收益的感知
图3.5居民对潜在旅游经济收益的感知②居民对潜在旅游社会收益的感知分析潜在社会收益感知调查结果如图3.6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潜在旅游社会收益感知很强烈,分别有68%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75%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会增强社区的文化氛围,70%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会提升社区的形象。笔者分析认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一杭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是一条历史悠久,充满人文气息的老街,街区两侧的社区都是老杭州的成熟居住区,居民对于社区形象和文化氛围比较关注,也希望能?
⑧居民对潜在旅游环境收益的感知分析潜在环境收益感知从原先的潜在社会收益感知中解离出来,笔者单独对其进行分析。从图3.7可以看出,居民对潜在旅游环境收益的感知比较一致。六成以上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会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会增加他们的休闲娱乐机会。图3.7居民对潜在旅游环境收益的感知④居民对潜在旅游社会成本的感知分析从图3.8我们可以看出,近五成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可能会造成当地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空气、噪音、垃圾的污染。但同时,三成居民对旅游发展是否会带来社会负面影响表示“不确定”,二成居民则明确认为旅游发展不会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尤其有27.1%的居民不认为旅游发展会带来垃圾污染。从笔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反而觉得旅游会改善他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旅游的价值、构建及其实现[J]. 梁留科,曹新向. 经济地理. 2007(04)
[2]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谌静,李少游.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0)
[3]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实证研究[J]. 郭伟,柳玉清,张素梅,喻江平,路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5)
[4]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的核心内容初步研究[J]. 杨兴柱,陆林,王群. 人文地理. 2006(04)
[5]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 张波. 旅游学刊. 2006(07)
[6]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操作分析[J]. 蒋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06)
[7]三个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J]. 方大凤,张昌贵,薛君艳,杨狄荣.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8]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 保继刚,孙九霞. 地理学报. 2006(04)
[9]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世外桃源案例[J]. 孙九霞,保继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试论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J]. 宫晓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5)
硕士论文
[1]历史街区与现代旅游协同发展研究[D]. 赵力.广西大学 2006
[2]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研究[D]. 寇敏.天津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04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0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