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06:42
进入新世纪,生态旅游成为国际旅游新热点,现代农业成为农业发展新方向,科普教育成为全民教育新任务。如何将农业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成为当前研究新领域和新动向?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体现了现代农业根本特征,是科普教育重要内容,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符合杨凌示范区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旅游业、农业和教育之间交叉中形成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动力和新领域。全国惟一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以其独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体制优势等率先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在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实践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了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本文以杨凌示范区为例,本文通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的基本问题、理论依据和国外发展模式。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实施保障。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战略...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阶段划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J]. 贾乐芳. 理论月刊. 2008(12)
[2]浅析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J]. 高璐,刘玲. 四川地质学报. 2008(02)
[3]农耕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杨凌后稷教稼园设计为例[J]. 段渊古,赵菲.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4]论美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J]. 田喜洲.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02)
[5]法国旅游办公室的功能及启示[J]. 方中权,陈雪花. 世界地理研究. 2007(02)
[6]农业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 程天矫,贺金红,胡兵辉.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7]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吕鹤剑,刘斌. 陕西农业科学. 2006(01)
[8]论农业生态旅游[J]. 孙冬玲. 甘肃农业. 2005(09)
[9]我国农业生态旅游未来发展[J]. 李晓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16)
[10]杨凌:朝着农业现代化目标腾飞[J]. 张光强,刘玉辉. 求是. 2005(06)
硕士论文
[1]杨凌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D]. 王小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 马江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杨凌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其应用研究[D]. 刘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4]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研究[D]. 李春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5]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石德金.福建农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297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阶段划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J]. 贾乐芳. 理论月刊. 2008(12)
[2]浅析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J]. 高璐,刘玲. 四川地质学报. 2008(02)
[3]农耕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杨凌后稷教稼园设计为例[J]. 段渊古,赵菲.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4]论美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J]. 田喜洲.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02)
[5]法国旅游办公室的功能及启示[J]. 方中权,陈雪花. 世界地理研究. 2007(02)
[6]农业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 程天矫,贺金红,胡兵辉.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7]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吕鹤剑,刘斌. 陕西农业科学. 2006(01)
[8]论农业生态旅游[J]. 孙冬玲. 甘肃农业. 2005(09)
[9]我国农业生态旅游未来发展[J]. 李晓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16)
[10]杨凌:朝着农业现代化目标腾飞[J]. 张光强,刘玉辉. 求是. 2005(06)
硕士论文
[1]杨凌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D]. 王小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 马江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杨凌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其应用研究[D]. 刘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4]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研究[D]. 李春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5]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石德金.福建农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2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1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