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05:56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6批风景名胜区,共计689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约480处。据2007年建设部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13%。风景名胜区资源具有较高的价值,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难题,尤其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风景名胜区由政府或者其下属的事业单位或者职能部门管理和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风景名胜区开始逐渐进行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经营权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转让,公司以承包租赁、股份制经营、特许经营和合作经营等各种方式参与到景区的经营中来,这种改革为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发展。然而,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引发了对风景名胜区体制问题的更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以下方面:风景名胜...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对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认识
2.1 风景名胜区内涵
2.1.1 风景名胜区概念及特点
2.1.2 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2.2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界定
2.3 风景名胜区产权归属
2.3.1 产权理论
2.3.2 风景名胜区产权归属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的应用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1 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3.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3.2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3.2.1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内在诉求——相关主体关系亟待协调
3.2.2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客观要求——现有管理体制问题重重
3.3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有益借鉴
3.3.1 法律体系完备
3.3.2 分区分类分级管理
3.3.3 集中控制与分级控制有序结合
3.3.4 统一管理机构
3.3.5 管理者管理角色定位明确
3.3.6 经营性项目特许承租经营
第四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
4.1 利益主体的确定及分析
4.1.1 政府
4.1.2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4.1.3 资源主管部门
4.1.4 风景名胜区经营企业
4.1.5 当地社区居民
4.1.6 旅游者
4.1.7 社会公众
4.1.8 旅游中介机构
4.2 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4.2.1 博弈因子确定的依据
4.2.2 博弈矩阵的构建
4.2.3 博弈分析
4.3 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4.3.1 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
4.3.2 政府经营管理模式
4.3.3 半政府经营管理模式
4.3.4 混合经营管理模式
4.3.5 各种模式比较分析
4.4 “系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
4.4.1 纵向管理
4.4.2 横向协调
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保障对策
5.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5.2 建立利益分配制度
5.3 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5.4 全面构建监督机制
5.5 树立持续发展理念
5.6 协调系统相互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J]. 靳云汇,江若玫.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2]旅游风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以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 姚国荣,陆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3]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J]. 熊元斌,龚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01)
[4]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J]. 郭鲁芳,金慧君. 旅游学刊. 2006(12)
[5]浅析我国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关系[J]. 胡召芹.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5)
[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旅游规划优化模式研究[J]. 郭丽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05)
[7]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谈饭店激励机制构建[J]. 俞霞,郑向敏. 饭店现代化. 2006(08)
[8]西方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与评述[J]. 苏鹏. 当代经理人. 2006(07)
[9]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J]. 田虹. 管理现代化. 2006(01)
[10]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J]. 乔学华,李健,彭群真. 企业活力. 2006(02)
硕士论文
[1]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 王咏.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9072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对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认识
2.1 风景名胜区内涵
2.1.1 风景名胜区概念及特点
2.1.2 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2.2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界定
2.3 风景名胜区产权归属
2.3.1 产权理论
2.3.2 风景名胜区产权归属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的应用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1 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3.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3.2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3.2.1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内在诉求——相关主体关系亟待协调
3.2.2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客观要求——现有管理体制问题重重
3.3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有益借鉴
3.3.1 法律体系完备
3.3.2 分区分类分级管理
3.3.3 集中控制与分级控制有序结合
3.3.4 统一管理机构
3.3.5 管理者管理角色定位明确
3.3.6 经营性项目特许承租经营
第四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
4.1 利益主体的确定及分析
4.1.1 政府
4.1.2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4.1.3 资源主管部门
4.1.4 风景名胜区经营企业
4.1.5 当地社区居民
4.1.6 旅游者
4.1.7 社会公众
4.1.8 旅游中介机构
4.2 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4.2.1 博弈因子确定的依据
4.2.2 博弈矩阵的构建
4.2.3 博弈分析
4.3 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4.3.1 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
4.3.2 政府经营管理模式
4.3.3 半政府经营管理模式
4.3.4 混合经营管理模式
4.3.5 各种模式比较分析
4.4 “系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
4.4.1 纵向管理
4.4.2 横向协调
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保障对策
5.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5.2 建立利益分配制度
5.3 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5.4 全面构建监督机制
5.5 树立持续发展理念
5.6 协调系统相互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J]. 靳云汇,江若玫.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2]旅游风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以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 姚国荣,陆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3]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J]. 熊元斌,龚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01)
[4]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J]. 郭鲁芳,金慧君. 旅游学刊. 2006(12)
[5]浅析我国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关系[J]. 胡召芹.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5)
[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旅游规划优化模式研究[J]. 郭丽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05)
[7]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谈饭店激励机制构建[J]. 俞霞,郑向敏. 饭店现代化. 2006(08)
[8]西方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与评述[J]. 苏鹏. 当代经理人. 2006(07)
[9]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J]. 田虹. 管理现代化. 2006(01)
[10]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J]. 乔学华,李健,彭群真. 企业活力. 2006(02)
硕士论文
[1]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 王咏.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9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1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