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旅游体系理论与实例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17 10:4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人居环境的意识日益明确,要求逐步提高。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成果丰富,建设业绩喜人。各城市和地区都以宜居标准对本地进行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并且不断呼唤着产品创新,传统的大众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于是我们在此背景下提出一个新的理念——人居旅游。旨在构建人居旅游体系,探索出一条从“宜居”向“宜旅”的关联途径。对人居旅游体系的探讨重点集中在理论构建和实践策略两方面。本文首先总结目前旅游研究主要视角,找到将人居视角引入其中填补空白的定位和相应意义,再归纳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并建立TMLO模型,将从人居环境科学中提炼出的人居视角纳入模型中进行旅游学意义上的研究,形成人居旅游体系及其相关概念,进而构建起人居旅游理论体系。人居旅游体系实践策略的基础是对人居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因此通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人居旅游资源评价模型,进而借助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策略、市场营销战略等工具制定具体策略。本文选取扬州作为人居旅游的实证研究对象。扬州是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获奖城市,人居条件的基本面状况优良,而且还具有以盐...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及内容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第二章 人居旅游体系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旅游管理主要研究视角综述
二、各视角下旅游研究模式综述
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节 构建人居旅游体系的模型基础
一、旅游研究中主要的视角偏颇
二、修正偏颇建立视角运用模型
第三节 构建人居旅游体系的学科基础
一、人居环境科学与旅游学科的合作
二、从人居环境科学中提炼人居视角
三、人居视角对旅游学科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构建人居旅游体系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 人居旅游体系的概念组成
一、对旅游定义的综述与分析
二、人居旅游的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 人居旅游者的定义和特征
一、人居旅游者的概念
二、人居旅游者的特征
第三节 人居旅游资源内涵及特征
一、人居旅游资源释义
二、人居旅游资源的典型
第四节 人居旅游介体概念与作用
一、人居旅游介体的概念
二、人居旅游介体的作用
第四章 人居旅游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人居旅游资源评价
一、人居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
二、人居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人居旅游产品打造策略
一、治理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和谐
二、注重民众教育形成和谐氛围
三、传承人居文化古今交相辉映
第三节 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
一、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目标
二、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途径
第五章 人居旅游体系的实证研究:以扬州为例
第一节 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 SWOT 分析
一、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优势分析
二、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劣势分析
三、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机遇分析
四、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威胁分析
第二节 扬州人居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一、扬州旅游资源人居视角下的特点
二、扬州人居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第三节 扬州人居旅游产品的打造与营销
一、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度
二、发扬东道主精神融洽人居和谐氛围
三、以盐商住宅旅游资源为重点,贯通古今文脉
四、发挥政府力量,加速人居旅游发展进程
第四节 扬州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
一、以亲民化的方式普及人居知识
二、展现扬州人居旅游资源独到之处
三、正确缓解旺季客流量大的负影响
第六章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专家评审意见
谢启
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大都市人居环境优化模式初探[J]. 董金柱. 城市. 2007(06)
[2]可持续发展人居工程技术经济分析[J]. 杨吉锋,刘景艳,姜秋梅. 山西建筑. 2007(17)
[3]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 地理学报. 2007(04)
[4]新城市主义——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有序发展的技术选择[J]. 刘露.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4)
[5]贵阳市生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J]. 董玮琳,陈亮,陈东辉. 广州环境科学. 2007(01)
[6]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J]. 张文新,王蓉. 城市发展研究. 2007(02)
[7]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居环境测评与分析[J]. 李志勇,徐颂军,徐红宇.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2)
[8]中国旅游研究的偏枯现象亟待改变[J]. 孙天胜. 旅游学刊. 2007(02)
[9]人居环境发展中的五律协同机制研究[J]. 赵万民,周学红. 城市问题. 2007(01)
[10]人居环境——新城市主义的本质及启示[J]. 冒亚龙.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347623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及内容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第二章 人居旅游体系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旅游管理主要研究视角综述
二、各视角下旅游研究模式综述
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节 构建人居旅游体系的模型基础
一、旅游研究中主要的视角偏颇
二、修正偏颇建立视角运用模型
第三节 构建人居旅游体系的学科基础
一、人居环境科学与旅游学科的合作
二、从人居环境科学中提炼人居视角
三、人居视角对旅游学科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构建人居旅游体系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 人居旅游体系的概念组成
一、对旅游定义的综述与分析
二、人居旅游的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 人居旅游者的定义和特征
一、人居旅游者的概念
二、人居旅游者的特征
第三节 人居旅游资源内涵及特征
一、人居旅游资源释义
二、人居旅游资源的典型
第四节 人居旅游介体概念与作用
一、人居旅游介体的概念
二、人居旅游介体的作用
第四章 人居旅游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人居旅游资源评价
一、人居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
二、人居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人居旅游产品打造策略
一、治理自然环境达到生态和谐
二、注重民众教育形成和谐氛围
三、传承人居文化古今交相辉映
第三节 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
一、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目标
二、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途径
第五章 人居旅游体系的实证研究:以扬州为例
第一节 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 SWOT 分析
一、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优势分析
二、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劣势分析
三、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机遇分析
四、扬州发展人居旅游的威胁分析
第二节 扬州人居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一、扬州旅游资源人居视角下的特点
二、扬州人居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第三节 扬州人居旅游产品的打造与营销
一、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度
二、发扬东道主精神融洽人居和谐氛围
三、以盐商住宅旅游资源为重点,贯通古今文脉
四、发挥政府力量,加速人居旅游发展进程
第四节 扬州人居旅游者客源的培育
一、以亲民化的方式普及人居知识
二、展现扬州人居旅游资源独到之处
三、正确缓解旺季客流量大的负影响
第六章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专家评审意见
谢启
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大都市人居环境优化模式初探[J]. 董金柱. 城市. 2007(06)
[2]可持续发展人居工程技术经济分析[J]. 杨吉锋,刘景艳,姜秋梅. 山西建筑. 2007(17)
[3]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 地理学报. 2007(04)
[4]新城市主义——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有序发展的技术选择[J]. 刘露.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4)
[5]贵阳市生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J]. 董玮琳,陈亮,陈东辉. 广州环境科学. 2007(01)
[6]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J]. 张文新,王蓉. 城市发展研究. 2007(02)
[7]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居环境测评与分析[J]. 李志勇,徐颂军,徐红宇.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2)
[8]中国旅游研究的偏枯现象亟待改变[J]. 孙天胜. 旅游学刊. 2007(02)
[9]人居环境发展中的五律协同机制研究[J]. 赵万民,周学红. 城市问题. 2007(01)
[10]人居环境——新城市主义的本质及启示[J]. 冒亚龙.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347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4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