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反映的汉代儒家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02:27
  本论文以武氏祠中的历史故事画像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的基础上,以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相对应的研究方法,按照儒家“忠孝节义”的标准对历史故事画像进行考察分析并归类。借鉴图像学研究,通过视觉图像与文献资料的联系,以及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关系,重点比较汉代儒学与孔孟原始儒家思想的异同,深入系统地阐述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所反映的汉代儒家思想,填补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为绪论部分,简述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对本论题的研究概况进行梳理与反思,继而说明本文的研究期望;第二,该部分内容交待了汉画像石创作的思想背景,综述儒家思想在汉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汉代艺术创作的影响;第三,对武氏祠及其历史故事画像的整体面貌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武氏祠汉画像石的创作时期、祠主身份地位、画像内容以及在武氏祠中的分布状况等;第四,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儒家“忠孝节义”的标准将历史故事画像分为孝道故事、尽忠故事、列女故事和刺客故事四类。选取每个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像为例,结合相应的历史文献,重点比较分析孔孟原始儒家与汉代儒家在思想上的异同。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内容旨要,概括本论题的价值意...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反映的汉代儒家思想研究


武梁祠西壁阂子春失捶画像

画像,后壁


“孝哉阂子赛!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篇》)另外,出现在武氏祠三次之多的“邢渠哺父”故事,也是至诚之孝的典型代表。武梁祠后壁第二层右起第二图,刻画了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图2左)图2武梁祠后壁右l柏榆伤亲画像左1邢渠哺父画像邢渠一手高举双著,一手搀扶老人,双膝跪地正侍奉其父进食,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邢渠虽家境贫寒,却始终精心赡养老父,终使其父健康长寿,年逾百岁又生出新牙,这是一种源于血缘亲情、慎终如一的至孝精神,是对父亲发自杨伯竣:《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1页。

老莱子,武氏祠,画像


幸事!武梁祠西壁第三层右三、武氏祠前石室东壁下石第二层左二均刻有“老莱子娱亲”画像。(如图3)画面刻四人,老莱子父母相对坐于帐中,年过古稀的老莱子举袖而舞,其妻摇旗相伴,引得二老笑逐颜开。右上方题榜曰:“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雏(欢),君子嘉之


本文编号:3363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63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