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7:17
  丹霞地貌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构景功能,是一种重要的风景地貌。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可借鉴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比较多,有引用经济学的旅游圈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也有生态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如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旅游符号学理论等,在指导具体实践中各有所长。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和侧重点应予以区别,各自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求达到最佳效益。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不仅大大提高基础研究的进程,而且使应用研究更具生命力和实践意义。如丹霞地貌旅游资源普查、评价中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丹霞地貌旅游产品设计中的RMP(昂谱)分析技术、旅游形象策划中的TDIS(旅游地形象策划)模式等。甘肃省红层相当发育,目前已知的丹霞地貌就有80多处,其中一部分构成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如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和政松鸣岩、渭源莲峰山、成县鸡峰山等。甘肃省浓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丹霞地貌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丹霞造佛,佛助丹霞”,丹霞地貌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使甘肃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石窟之乡”和“丹霞大省”,古老的丝绸之路成了“艺术画廊”和“丹霞走廊”。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意义深远。...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论文研究思路及写作框架

丹霞地貌,形态特征


代表了全省的丹霞地貌分布的大体轮廓,但难建设之中,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在甘肃才刚难以一次解决的,这些都有待日后进一步探索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39 年)至今已有 60 多年,曾昭璇将其该称为究以来已有 20 多年了。它是在中国诞生、发地貌是一类由红色陆相碎屑岩构成的,以赤壁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为典型,故地貌学上命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物质基础;以“红”顶平

过程图,丹霞地貌,发育演化,过程


齐德利: 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层,差异风化造成坡面凸凹不平,引起重力崩塌,也造成崖壁崩塌,保持“身陡”;③流水下渗,节理扩大,被切岩体多面临空,因临空面的应力释放产生更多卸荷节理,并直接促成崖壁的崩塌剥落,坡面后退,崩塌物质沿内摩擦角堆积在坡麓,形成“缓坡”①。不同的地貌外动力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不同阶段的地貌发育过程又使地貌景观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新构造运动又进一步使这种发育阶段外貌特征复杂化。如流水作用和地壳隆升结合,强烈下切,使得红盆形成许多巷谷、一线天等景观。丹霞地貌由于发育阶段不同,所表现的景观也不一样,有属于幼年期的峰丛状丹霞地貌,有属于壮年期的峰林状丹霞地貌和老年期的红岩残丘②(见图 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J]. 彭华.  地理科学. 2000(03)
[2]略论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J]. 肖星,李广成.  干旱区地理. 2000(01)
[3]中西部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探索[J]. 肖星.  开发研究. 1999(02)
[4]“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J]. 许春晓.  旅游学刊. 1997(05)
[5]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J]. 谢彦君.  旅游学刊. 1995(02)
[6]关于丹霞地貌与丹霞旅游地貌定义的研究[J]. 杨颖瑜.  旅游学刊. 1993(05)
[7]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J]. 陈传康,高豫功,俞孔坚,彭华.  地理学报. 1990(03)
[8]甘肃丹霞地貌初探[J]. 陈致均,黄可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04)
[9]兰州安宁堡宫殿式类丹霞地貌浅析[J]. 黄可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03)



本文编号:3371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71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