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视角下黄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2-01-10 11:21
基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融合视角,运用"三生"空间理念,梳理世界遗产空间类型,构建出区域性世界遗产"三生"空间体系。再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黄山市世界遗产"三生"空间体系,探索出"徽州古道申遗"的新途径,在推动黄山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新尝试。
【文章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2020,22(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区域性世界遗产“三生”融合空间体系概念图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又称混合遗产)四类,文化景观属于文化遗产[30-31],如图1所示。[32]截至2018年,全球世界遗产达1092个,总占地323198087公顷[33],其中文化遗产845个,占比最高且组成多样。细读文化标准发现,世界文化遗产用地功能较其他遗产而言具有显著历史性,即用地功能随时空演变发生转换,部分如玛雅文明遗址等已经在过去某段时间完结了其发展过程的遗产,用地功能从生产、生活功能转变为精神生活、生态功能;部分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等从过去持续演化到现在的遗产,它们的生产功能正逐渐减弱。所以在世界遗产“三生”空间分类过程中应将文化遗产土地功能转变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遵守世界文化遗产土地功能转变的基础上,借鉴刘继来等人国土“三生”空间主类分类方法,采用THE WORLD HERI-TAGE LIST:Filling the Gaps:An Actions Plan for the Future(简称Gap Report)中界定的14类文化遗产类型(详见表1)为亚类依据,以世界遗产3亿公顷用地为对象,进行世界遗产“三生”空间类型划分并以1092个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细则作为检验数据。分类归纳显示(详见表1—表4),以世界遗产生产空间为例,主要形成两级,主类分为世界遗产生产空间、世界遗产半生产空间、世界遗产弱生产空间三类,亚类为14类遗产中与之对应的遗产类型空间并附以归类依据,世界遗产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结构与生产空间相同。在分类体系中,文化遗产与混合遗产空间类型多样、三生俱全,自然遗产空间生态功能突出,在世界遗产空间内“三生”融合显著。(三)区域性世界遗产“三生”融合空间体系
徽州古道指古徽州地域(一府六县)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的近代以前、采用传统技术修建的青石板山路[37],由徽杭古道、徽腹古道、徽安古道、徽池古道、徽婺古道、徽开古道、徽泾古道、徽宁古道、徽青古道、徽昌古道等多类线路组成,每类线路又包含多条古道,与印加路网遗产相似,徽州古道也是覆盖面广的网状运输系统(详见图3)[38]。据2013年黄山市地方志统计,现存古道约124条,保存完整的有50多条,总长度约442公里。如图4所示,多数古道地处省、市、县交界处,顺山势、沿溪水而建,与自然和谐相融,生态环境绝佳。由于徽州地处群山之中,旧时四通八达的徽州古道成为徽州村民上山下地劳作、人员交流、商贾往来、货物流通的通道,主要提供通行运输功能,沿途尽管有古民居、古建筑、古牌坊、古关隘、古墓葬等文化遗存,但其原始功能依旧以生产功能为主。依据世界遗产空间分类,徽州古道归属生产空间。图4 部分徽州古道现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三生融合的绿色发展——以汉中市为例[J]. 王忠锋.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10)
[2]抓“三生融合” 促“城乡同建” 进一步推动胡埭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J]. 江南论坛. 2018(10)
[3]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以沛县樱花主题小镇为例[J]. 孔祥炎,王玮. 大众文艺. 2018(18)
[4]三生共融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研究[J]. 孙瑞桃,李庆雷.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5]“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邓小辉,李雪芬. 农业经济. 2018(08)
[6]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乡村振兴突破路径研究[J]. 方斌. 土地经济研究. 2018(01)
[7]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培育与发展研究[J]. 鲁燕清. 清江论坛. 2018(02)
[8]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培育与发展研究[J]. 鲁燕清. 清江论坛. 2018 (02)
[9]闽三角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时空格局演化与功能测度[J]. 金星星,陆玉麒,林金煌,祁新华,胡国建,李欣. 生态学报. 2018(12)
[10]“三生融合”推进乡村振兴[J]. 曹增节,林乃炼,金立山,林军,章湧,王幸芳,杨芜,金盛翔,任日莹,杨佩佩,张维维,林雄,邱天,杨雯,林璐,周翊,尉麒珺,李凡,徐丹玉,余茜,张蓉,徐雅竹. 杭州(周刊). 2018(Z1)
硕士论文
[1]山岳型自然遗产地与OUV生态脆弱性评价[D]. 覃飞(Ryan Chin).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三生融合”导向下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彭清超.江西师范大学 2018
[3]生态、生产、生活统筹理念下商南县城总体布局研究[D]. 李皎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山岳型旅游风景区日客流量预测模型研究[D]. 李丹.合肥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80625
【文章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2020,22(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区域性世界遗产“三生”融合空间体系概念图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又称混合遗产)四类,文化景观属于文化遗产[30-31],如图1所示。[32]截至2018年,全球世界遗产达1092个,总占地323198087公顷[33],其中文化遗产845个,占比最高且组成多样。细读文化标准发现,世界文化遗产用地功能较其他遗产而言具有显著历史性,即用地功能随时空演变发生转换,部分如玛雅文明遗址等已经在过去某段时间完结了其发展过程的遗产,用地功能从生产、生活功能转变为精神生活、生态功能;部分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等从过去持续演化到现在的遗产,它们的生产功能正逐渐减弱。所以在世界遗产“三生”空间分类过程中应将文化遗产土地功能转变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遵守世界文化遗产土地功能转变的基础上,借鉴刘继来等人国土“三生”空间主类分类方法,采用THE WORLD HERI-TAGE LIST:Filling the Gaps:An Actions Plan for the Future(简称Gap Report)中界定的14类文化遗产类型(详见表1)为亚类依据,以世界遗产3亿公顷用地为对象,进行世界遗产“三生”空间类型划分并以1092个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细则作为检验数据。分类归纳显示(详见表1—表4),以世界遗产生产空间为例,主要形成两级,主类分为世界遗产生产空间、世界遗产半生产空间、世界遗产弱生产空间三类,亚类为14类遗产中与之对应的遗产类型空间并附以归类依据,世界遗产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结构与生产空间相同。在分类体系中,文化遗产与混合遗产空间类型多样、三生俱全,自然遗产空间生态功能突出,在世界遗产空间内“三生”融合显著。(三)区域性世界遗产“三生”融合空间体系
徽州古道指古徽州地域(一府六县)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的近代以前、采用传统技术修建的青石板山路[37],由徽杭古道、徽腹古道、徽安古道、徽池古道、徽婺古道、徽开古道、徽泾古道、徽宁古道、徽青古道、徽昌古道等多类线路组成,每类线路又包含多条古道,与印加路网遗产相似,徽州古道也是覆盖面广的网状运输系统(详见图3)[38]。据2013年黄山市地方志统计,现存古道约124条,保存完整的有50多条,总长度约442公里。如图4所示,多数古道地处省、市、县交界处,顺山势、沿溪水而建,与自然和谐相融,生态环境绝佳。由于徽州地处群山之中,旧时四通八达的徽州古道成为徽州村民上山下地劳作、人员交流、商贾往来、货物流通的通道,主要提供通行运输功能,沿途尽管有古民居、古建筑、古牌坊、古关隘、古墓葬等文化遗存,但其原始功能依旧以生产功能为主。依据世界遗产空间分类,徽州古道归属生产空间。图4 部分徽州古道现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三生融合的绿色发展——以汉中市为例[J]. 王忠锋.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10)
[2]抓“三生融合” 促“城乡同建” 进一步推动胡埭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J]. 江南论坛. 2018(10)
[3]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以沛县樱花主题小镇为例[J]. 孔祥炎,王玮. 大众文艺. 2018(18)
[4]三生共融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研究[J]. 孙瑞桃,李庆雷.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5]“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邓小辉,李雪芬. 农业经济. 2018(08)
[6]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乡村振兴突破路径研究[J]. 方斌. 土地经济研究. 2018(01)
[7]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培育与发展研究[J]. 鲁燕清. 清江论坛. 2018(02)
[8]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培育与发展研究[J]. 鲁燕清. 清江论坛. 2018 (02)
[9]闽三角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时空格局演化与功能测度[J]. 金星星,陆玉麒,林金煌,祁新华,胡国建,李欣. 生态学报. 2018(12)
[10]“三生融合”推进乡村振兴[J]. 曹增节,林乃炼,金立山,林军,章湧,王幸芳,杨芜,金盛翔,任日莹,杨佩佩,张维维,林雄,邱天,杨雯,林璐,周翊,尉麒珺,李凡,徐丹玉,余茜,张蓉,徐雅竹. 杭州(周刊). 2018(Z1)
硕士论文
[1]山岳型自然遗产地与OUV生态脆弱性评价[D]. 覃飞(Ryan Chin).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三生融合”导向下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彭清超.江西师范大学 2018
[3]生态、生产、生活统筹理念下商南县城总体布局研究[D]. 李皎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山岳型旅游风景区日客流量预测模型研究[D]. 李丹.合肥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80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8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