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17 17:25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更好地观察、研究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永续地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而在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依法划分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西藏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除巍巍的群山、星罗棋布的湖泊、奔流不息的碧水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外,有较多名气的自然保护区,目前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西藏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优越的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既能增加保护区的经济收入,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又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藏,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和景观效果良好的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就是充分利用西藏的自然资源的天然优势,在保护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前提下,达到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论述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状况,并采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西藏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进行评价,提出了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1.4.1 生态旅游概念
1.4.2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特征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资源调查
1.5.2 SWOT 分析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西藏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2.3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第三章 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SWOT 分析
3.1 竞争优势分析(Strengths)
3.1.1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1.2 独特藏民族文化和藏传佛教
3.1.3 季节气候的舒适性
3.1.4 原始神秘性
3.2 竞争劣势分析(Weaknesses)
3.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
3.2.2 西藏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3.2.3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数量不清,且资源评价系统缺乏
3.2.4 旅游重点不突出,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和相关旅游品牌
3.2.5 旅游资源总体管理粗放
3.2.6 旅游季节的限制
3.2.7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动植物保护不力
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3.3.1 西藏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和旅游业在西藏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3.3.2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藏的实施与国家援藏政策力度加大
3.3.3 高原生态铁路通车对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3.4 结合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3.3.5 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3.3.6 社会需要
3.4 威胁分析(Threats)
3.4.1 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3.4.2 生态关系复杂
3.4.3 旅游业发展滞后
3.4.4 景点景区较为分散,通达性较低
3.4.5 西藏所处的地理区位远离国内、国际主要客源地
第四章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模式和保护对策
4.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模式
4.1.1 避暑胜地和度假休闲游
4.1.2 徒步科学考察、探险游
4.1.3 水文景观游
4.1.4 气象天文景观
4.1.5 人文旅游资源游
4.1.6 观赏原始动植物生态游
4.1.7 神奇圣湖游
4.1.8 历史遗迹和自然奇观游
4.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发展措施
4.2.1 转变观念,提高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认识
4.2.2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4.2.3 通过形式多样,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4.2.4 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制
4.2.5 规范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体制
4.2.6 狠抓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2.7 积极培养生态旅游人才
4.2.8 协调自然保护区内部建设
4.2.9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
4.2.10 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开发[J]. 汪海燕.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5)
[2]浅谈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J]. 孟庆玉,廖秀川.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3]自然保护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一)[J]. 牟礼忠. 广西林业. 2008(01)
[4]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J]. 李勇,王金伟,佟连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08(01)
[5]藏东南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 张敏,马守春,李文博,马和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07(03)
[6]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与最优开发路径选择[J]. 赖叔懿,陈华芳. 生态经济. 2007(02)
[7]武汉市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汉阳区为例[J]. 胡静,许贤棠.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1)
[8]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李江天,甘碧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06)
[9]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与管理对策[J]. 崔向慧,褚建民,李少宁,杨洪国. 世界林业研究. 2006(04)
[10]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J]. 齐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8)
博士论文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丰生.中南林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 樊霆.湖南大学 2006
[2]峨眉山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雪飞.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旅游城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董大为.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5136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1.4.1 生态旅游概念
1.4.2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特征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资源调查
1.5.2 SWOT 分析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西藏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2.3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第三章 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SWOT 分析
3.1 竞争优势分析(Strengths)
3.1.1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1.2 独特藏民族文化和藏传佛教
3.1.3 季节气候的舒适性
3.1.4 原始神秘性
3.2 竞争劣势分析(Weaknesses)
3.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
3.2.2 西藏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3.2.3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数量不清,且资源评价系统缺乏
3.2.4 旅游重点不突出,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和相关旅游品牌
3.2.5 旅游资源总体管理粗放
3.2.6 旅游季节的限制
3.2.7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动植物保护不力
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3.3.1 西藏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和旅游业在西藏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3.3.2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藏的实施与国家援藏政策力度加大
3.3.3 高原生态铁路通车对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3.4 结合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3.3.5 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3.3.6 社会需要
3.4 威胁分析(Threats)
3.4.1 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3.4.2 生态关系复杂
3.4.3 旅游业发展滞后
3.4.4 景点景区较为分散,通达性较低
3.4.5 西藏所处的地理区位远离国内、国际主要客源地
第四章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模式和保护对策
4.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模式
4.1.1 避暑胜地和度假休闲游
4.1.2 徒步科学考察、探险游
4.1.3 水文景观游
4.1.4 气象天文景观
4.1.5 人文旅游资源游
4.1.6 观赏原始动植物生态游
4.1.7 神奇圣湖游
4.1.8 历史遗迹和自然奇观游
4.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发展措施
4.2.1 转变观念,提高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认识
4.2.2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4.2.3 通过形式多样,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4.2.4 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制
4.2.5 规范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体制
4.2.6 狠抓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2.7 积极培养生态旅游人才
4.2.8 协调自然保护区内部建设
4.2.9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
4.2.10 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开发[J]. 汪海燕.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5)
[2]浅谈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J]. 孟庆玉,廖秀川.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3]自然保护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一)[J]. 牟礼忠. 广西林业. 2008(01)
[4]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J]. 李勇,王金伟,佟连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08(01)
[5]藏东南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 张敏,马守春,李文博,马和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07(03)
[6]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与最优开发路径选择[J]. 赖叔懿,陈华芳. 生态经济. 2007(02)
[7]武汉市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汉阳区为例[J]. 胡静,许贤棠.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1)
[8]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李江天,甘碧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06)
[9]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与管理对策[J]. 崔向慧,褚建民,李少宁,杨洪国. 世界林业研究. 2006(04)
[10]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J]. 齐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8)
博士论文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丰生.中南林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 樊霆.湖南大学 2006
[2]峨眉山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雪飞.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旅游城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董大为.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5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9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