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03:41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短期旅行的新宠,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田园的旅游诉求。同时在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乡村旅游的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的开发点。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良好背景,本文从创新的角度来研究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论文分析了潍坊的行政区位等基本情况、潍坊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调查、潍坊的客源市场状况、潍坊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进行专项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和涵盖旅游六要素的潍坊乡土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并提出保障潍坊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措施。 论文共分为8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和国内外文化旅游的研究焦点,确定了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以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第三部分是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调查与分析。第四部分是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需求市场分析。第五部分是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1.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3.1.2 增长极理论
1.3.1.3 比较优势理论
1.3.1.4 体验旅游理论
1.3.1.5 旅游人类学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综合分析法
1.3.2.2 问卷调查法
1.3.2.3 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
2.1 乡村旅游
2.2 乡村文化的概念
2.2.1 文化的内涵
2.2.2 乡村文化的内涵
2.2.3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之关系
2.3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
3 文献综述
3.1 乡村旅游研究
3.2 文化旅游研究
3.3 乡村文化研究
4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调查与分析
4.1 潍坊市概况
4.2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普查
4.3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4.3.1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4.3.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品牌带动作用明显
4.3.3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众多,且层次较高
4.3.4 宗教文化资源数量多,价值高
4.3.5 生态资源丰富
4.3.6 资源离散度大,组合难度高
4.3.7 地域特征鲜明,同时呈现出“小、弱”的特点
5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需求市场分析
5.1 游客构成分析
5.1.1 性别构成
5.1.2 年龄构成
5.1.3 文化水平构成
5.2 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5.2.1 旅游动机
5.2.2 出游方式
5.2.3 逗留时间
5.2.4 信息渠道
5.3 游客对乡村文化旅游的需求分析
5.3.1 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5.3.2 游客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
5.3.3 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类型
5.3.4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需改进的地方
5.4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5.4.1 国内旅游市场的划分
5.4.2 国外旅游市场的划分
6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6.1 潍坊乡村旅游的开发阶段
6.1.1 萌芽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
6.1.2 平稳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2005 年)
6.1.3 跨越发展阶段(2006 年——至今)
6.2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6.3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6.3.1 原生态式
6.3.2 静态博物馆式
6.3.3 动态节庆活动式
6.3.4 主题公园式
6.4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6.4.1 乡村旅游项目贷款难、融资难
6.4.2 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匮乏
6.4.3 乡村旅游解说系统尚不完善
6.4.4 基础设施和游憩设施尚不完善
6.5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6.5.1 文化旅游商品化、庸俗化和舞台化严重
6.5.2 文化旅游产品组合不优,文化旅游优势不明显
6.5.3 旅游文化商品创新性差,品牌意识淡薄
6.5.4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差,游客参与性低
7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7.1 创新开发的原则
7.1.1 以市场为导向
7.1.2 注重体验
7.1.3 凸显特色
7.1.4 产业化经营
7.1.5 保护性开发
7.2 潍坊专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
7.2.1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7.2.2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7.2.3 地质文化旅游产品
7.2.4 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7.2.5 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产品
7.3 创新性塑造乡土文化系列产品
7.3.1 “食”的文化性
7.3.2 “住”的文化性
7.3.3 “行”的文化性
7.3.4 “购”的文化性
7.3.5 “娱”的文化性
8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措施
8.1 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
8.2 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8.3 加强基础设施和游憩设施建设
8.4 加强乡村解说系统的建设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最近10年国内地理类、旅游类学术期刊所载乡村旅游文献综述[J]. 张云,杨晓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2]孝感市周边地区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J]. 夏海燕,夏利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08)
[3]文化资源开发与潍坊旅游业发展[J]. 王俊芳,曲毅. 旅游研究. 2011(02)
[4]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分析[J]. 陈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S1)
[5]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杜宗斌.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6]我国农业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刍议[J]. 赵阳,索志林.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3)
[7]江苏省乡村旅游解说系统探析[J]. 郭剑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8]渝东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与政府的主导责任[J]. 赵心宪.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9]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 朱丹丹,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10]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J]. 张善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08(02)
硕士论文
[1]苏南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D]. 朱益芳.南京农业大学 2009
[2]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 邹全民.山东大学 2009
[3]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崔杰.西北大学 2008
[4]福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D]. 赖侦铿.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 杨伟容.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 邹宏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23376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1.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3.1.2 增长极理论
1.3.1.3 比较优势理论
1.3.1.4 体验旅游理论
1.3.1.5 旅游人类学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综合分析法
1.3.2.2 问卷调查法
1.3.2.3 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
2.1 乡村旅游
2.2 乡村文化的概念
2.2.1 文化的内涵
2.2.2 乡村文化的内涵
2.2.3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之关系
2.3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
3 文献综述
3.1 乡村旅游研究
3.2 文化旅游研究
3.3 乡村文化研究
4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调查与分析
4.1 潍坊市概况
4.2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普查
4.3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4.3.1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4.3.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品牌带动作用明显
4.3.3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众多,且层次较高
4.3.4 宗教文化资源数量多,价值高
4.3.5 生态资源丰富
4.3.6 资源离散度大,组合难度高
4.3.7 地域特征鲜明,同时呈现出“小、弱”的特点
5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需求市场分析
5.1 游客构成分析
5.1.1 性别构成
5.1.2 年龄构成
5.1.3 文化水平构成
5.2 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5.2.1 旅游动机
5.2.2 出游方式
5.2.3 逗留时间
5.2.4 信息渠道
5.3 游客对乡村文化旅游的需求分析
5.3.1 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5.3.2 游客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
5.3.3 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类型
5.3.4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需改进的地方
5.4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5.4.1 国内旅游市场的划分
5.4.2 国外旅游市场的划分
6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6.1 潍坊乡村旅游的开发阶段
6.1.1 萌芽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
6.1.2 平稳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2005 年)
6.1.3 跨越发展阶段(2006 年——至今)
6.2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6.3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6.3.1 原生态式
6.3.2 静态博物馆式
6.3.3 动态节庆活动式
6.3.4 主题公园式
6.4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6.4.1 乡村旅游项目贷款难、融资难
6.4.2 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匮乏
6.4.3 乡村旅游解说系统尚不完善
6.4.4 基础设施和游憩设施尚不完善
6.5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6.5.1 文化旅游商品化、庸俗化和舞台化严重
6.5.2 文化旅游产品组合不优,文化旅游优势不明显
6.5.3 旅游文化商品创新性差,品牌意识淡薄
6.5.4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差,游客参与性低
7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7.1 创新开发的原则
7.1.1 以市场为导向
7.1.2 注重体验
7.1.3 凸显特色
7.1.4 产业化经营
7.1.5 保护性开发
7.2 潍坊专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
7.2.1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7.2.2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7.2.3 地质文化旅游产品
7.2.4 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7.2.5 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产品
7.3 创新性塑造乡土文化系列产品
7.3.1 “食”的文化性
7.3.2 “住”的文化性
7.3.3 “行”的文化性
7.3.4 “购”的文化性
7.3.5 “娱”的文化性
8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措施
8.1 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
8.2 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8.3 加强基础设施和游憩设施建设
8.4 加强乡村解说系统的建设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最近10年国内地理类、旅游类学术期刊所载乡村旅游文献综述[J]. 张云,杨晓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2]孝感市周边地区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J]. 夏海燕,夏利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08)
[3]文化资源开发与潍坊旅游业发展[J]. 王俊芳,曲毅. 旅游研究. 2011(02)
[4]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分析[J]. 陈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S1)
[5]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杜宗斌.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6]我国农业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刍议[J]. 赵阳,索志林.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3)
[7]江苏省乡村旅游解说系统探析[J]. 郭剑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8]渝东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与政府的主导责任[J]. 赵心宪.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9]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 朱丹丹,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10]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J]. 张善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08(02)
硕士论文
[1]苏南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D]. 朱益芳.南京农业大学 2009
[2]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 邹全民.山东大学 2009
[3]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崔杰.西北大学 2008
[4]福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D]. 赖侦铿.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 杨伟容.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 邹宏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2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2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