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蔚县剪纸的现状调研与保护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01 11:39
  蔚县剪纸相传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它是蔚县民间艺术家们借鉴和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当地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结合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几百年来,蔚县广大民间艺人通过父传子、师带徒等传承模式,不仅传承了蔚县剪纸独特的制作工艺,而且还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蔚县剪纸是深藏于民族民间古老的生命技艺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着蔚县历代民间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蔚县剪纸是蔚县广大民间艺人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当地民间艺人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蔚县剪纸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造型丰富、色彩浓艳、工艺制作精美等艺术特征。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机器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蔚县窗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早年随处可见的蔚县窗花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工艺品剪纸。从本质上来说,蔚县剪纸制作技艺是属于农耕文明的,但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却是全球工业化的时代,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处境下,农耕文明已趋于瓦解,作为与农业生...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蔚县剪纸生产情况的现状调研
    (一) 蔚县城关剪纸厂的现状调研
    (二) 蔚县剪纸村——南张庄剪纸厂的现状调研
    (三) 其他村镇剪纸作坊的现状调研
二、蔚县剪纸图样的传承与创新
    (一) 蔚县剪纸传统吉祥图样的文化内涵
        1、对阴阳哲学的体现
        2、对避邪纳福的渴求
        3、对生存繁衍的信仰
    (二) 蔚县剪纸传统图样的时代变革
        1、定型期
        2、成熟期
        3、创新期
三、蔚县剪纸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一) 蔚县剪纸制作工艺流程
        1、画样
        2、熏样
        3、刻制
        4、着色
        5、分捡与装裱
    (二) 刀具及刀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三) 点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四、蔚县剪纸的保护与发展
    (一) 加强蔚县剪纸传承人的保护
        1、加强对蔚县剪纸传承人的政府职能保护
            (1) 对政府权力与职能进行分权限定
            (2) 实现当地政府与民间社团的合作
            (3) 当地政府制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2、加强对蔚县剪纸传承人知识产权的保护
            (1) 专利权保护
            (2) 商标权保护
    (二) 蔚县剪纸在生态环境下的保护
        1、蔚县剪纸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保护
        2、蔚县剪纸在文化生态环境下的保护
    (三) 蔚县剪纸的生产性保护
        1、蔚县剪纸在生产实践中的保护
            (1) 在生产实践中遵循手工业生产的规律及运作方式
            (2) 在生产实践保护中重视对核心技艺的传承保护
        2、蔚县剪纸在市场推广中的保护
            (1) 年节民俗市场推广
            (2) 传统产品市场推广
    (四) 正确处理蔚县剪纸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1、采取静态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模式
        2、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保护
            (1) 传统蔚县剪纸在保护中寻求发展
            (2) 现代工艺品剪纸在发展中促进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守住“核心技艺”——以大理白族扎染为例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J]. 邱春林.  美术观察. 2009(07)
[2]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J]. 吕品田.  美术观察. 2009(07)
[3]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J]. 祁庆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4]物以致用与审美超越——从民俗情境中看蔚县剪纸的艺术功能[J]. 戴嘉艳.  青海民族研究. 2007(02)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J]. 李宗辉.  知识产权. 2005(06)



本文编号:3734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34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