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
发布时间:2023-02-09 07:59
文章以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旅游生态足迹,作为生态要素投入,与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本共同纳入旅游生态效率框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旅游生态效率空间聚集特征,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其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马太效应,地区间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分布特征;根据效率值大小将30个省区划分四种类型,其中处于生态效率最优区、弱优区和非优区的省区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位于旅游生态效率次优区的省区数量有所增加;旅游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旅游生态效率相似的省区表现为集聚分布;观测期内我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重心由西向东移动,分布范围表现为扩大—缩小—扩大态势,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2. 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
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4. 标准差椭圆
(二)指标确定与数据来源
1. 生态足迹六大账户
2. 旅游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 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
(一)中国省际旅游生态足迹测算
(二)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评价
1. 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时序特征评价
2. 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特征评价
四、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差异
(一)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关联性分析
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2. 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二)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演化分析
1. 旅游生态效率重心整体上呈现向东偏移趋势
2. 旅游生态效率分布范围呈扩大—缩小—扩大态势
3. 旅游生态效率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3738525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2. 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
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4. 标准差椭圆
(二)指标确定与数据来源
1. 生态足迹六大账户
2. 旅游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 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
(一)中国省际旅游生态足迹测算
(二)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评价
1. 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时序特征评价
2. 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特征评价
四、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差异
(一)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关联性分析
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2. 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二)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演化分析
1. 旅游生态效率重心整体上呈现向东偏移趋势
2. 旅游生态效率分布范围呈扩大—缩小—扩大态势
3. 旅游生态效率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3738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38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