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服饰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0 06:58
经济转型期,侗族传统服饰由于人文价值的迷失及商品世俗化的挑战,侗族传统服饰面临着新的生存选择。任何民族的服饰文化都是该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产生出来的,随着时代的转换,尤其是社会的转型机制之下,其内涵的调整也变得不可抗拒。基于服饰社会学的视角,运用服饰文化变迁和社会转型等理论,对侗族服饰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之下的文化方面的演变,通过其传统服饰形式和现代服饰形式的比较,推导出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特点,以及对侗族服饰文化保护适应传承机制变迁的应对策略的思考。 侗族是中国南方极具民族特色、服饰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对侗族的服饰文化,民族史研究工作者进行了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料整理和个别侗区的调查研究上。但将服饰文化的演变与社会转型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在侗族研究领域中是薄弱环节,即使在国内少数民族研究领域中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侗族地区社会转型期与服饰文化
1.1 侗族地区的社会转型
1.1.1 社会转型的基本概述
1.1.2 侗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基本特征
1.1.2.1 社会转型的低起点和迟发性
1.1.2.2 转型动力的外生性
1.1.2.3 转型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1.2 社会转型期侗族服饰文化
1.2.1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侗族服饰文化的态势
1.2.1.1 服饰文化的融合及变异
1.2.1.2 侗族服饰文化的流失
1.2.1.3 侗族服饰文化的退化
1.2.2 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侗族服饰文化
第二章 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演变
2.1 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演变
2.2 侗族服饰制作工艺的演变
2.2.1 机械复制时代服饰工艺的演变
2.2.1.1 侗布制作工艺的变迁
2.2.1.2 织绣工艺的变迁
2.2.1.3 银饰工艺的变迁
2.3 侗族的民族习俗服饰演变
2.3.1 生活习俗服饰的演变
2.3.1.1 宗教生活习俗服饰变化
2.3.1.2 节庆、交往生活习俗服饰变迁
2.3.2 文艺习俗服饰的演变
2.4 侗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及服饰演变
2.4.1 小康型生活方式转型及服饰演变
2.4.2 开放型生活方式转型及服饰演变
第三章 侗族服饰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3.1 现代与民族、外来与本土文化的碰撞
3.1.1 现代与民族文化的碰撞
3.1.2 外来与本土文化的碰撞
3.2 盲目和替代性开发与保护带来的问题
3.2.1 "伪民俗"和"伪文化"
3.2.2 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
3.3 传承人的严重短缺,出现断层
3.4 侗族服饰损毁、消亡现象严重
3.5 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保护政策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对侗族服饰文化传承及保护策略的思考
4.1 建立激励机制传承侗族服饰文化
4.1.1 设立研制基金
4.1.3 开展服饰文化活动
4.2 "静态保护"向活态保护"为主转变
4.2.1 "静态保护" 模式
4.2.2 "活态保护"模式
4.3 "侗族服饰文化"经济开发模式的转化
4.3.1 单一的"服饰文化价值"模式
4.3.2 "侗族服饰文化"经济开发模式
4.3.3 发展侗族服饰文化产业
4.3.4 侗族旅游发展带动服饰文化
4.4 族内外力量双向组合的传承保护模式
4.5 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保护传承人
4.6 提高对侗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9224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侗族地区社会转型期与服饰文化
1.1 侗族地区的社会转型
1.1.1 社会转型的基本概述
1.1.2 侗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基本特征
1.1.2.1 社会转型的低起点和迟发性
1.1.2.2 转型动力的外生性
1.1.2.3 转型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1.2 社会转型期侗族服饰文化
1.2.1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侗族服饰文化的态势
1.2.1.1 服饰文化的融合及变异
1.2.1.2 侗族服饰文化的流失
1.2.1.3 侗族服饰文化的退化
1.2.2 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侗族服饰文化
第二章 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演变
2.1 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演变
2.2 侗族服饰制作工艺的演变
2.2.1 机械复制时代服饰工艺的演变
2.2.1.1 侗布制作工艺的变迁
2.2.1.2 织绣工艺的变迁
2.2.1.3 银饰工艺的变迁
2.3 侗族的民族习俗服饰演变
2.3.1 生活习俗服饰的演变
2.3.1.1 宗教生活习俗服饰变化
2.3.1.2 节庆、交往生活习俗服饰变迁
2.3.2 文艺习俗服饰的演变
2.4 侗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及服饰演变
2.4.1 小康型生活方式转型及服饰演变
2.4.2 开放型生活方式转型及服饰演变
第三章 侗族服饰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3.1 现代与民族、外来与本土文化的碰撞
3.1.1 现代与民族文化的碰撞
3.1.2 外来与本土文化的碰撞
3.2 盲目和替代性开发与保护带来的问题
3.2.1 "伪民俗"和"伪文化"
3.2.2 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
3.3 传承人的严重短缺,出现断层
3.4 侗族服饰损毁、消亡现象严重
3.5 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保护政策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对侗族服饰文化传承及保护策略的思考
4.1 建立激励机制传承侗族服饰文化
4.1.1 设立研制基金
4.1.3 开展服饰文化活动
4.2 "静态保护"向活态保护"为主转变
4.2.1 "静态保护" 模式
4.2.2 "活态保护"模式
4.3 "侗族服饰文化"经济开发模式的转化
4.3.1 单一的"服饰文化价值"模式
4.3.2 "侗族服饰文化"经济开发模式
4.3.3 发展侗族服饰文化产业
4.3.4 侗族旅游发展带动服饰文化
4.4 族内外力量双向组合的传承保护模式
4.5 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保护传承人
4.6 提高对侗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9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392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