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模式资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模式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企业 融资模式 集群融资 土地流转 企业集群
【摘要】:三农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问题,而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民的增收,更关系着新型城镇的发展进程。农业中小企业因其弱质性等在融资方面出现融资模式传统、融资路径单一、融资效率低等问题,最终导致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农业中小企业依靠集群整体力量进行融资是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创新又是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以缓解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提供内在的金融支持。首先,论述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由性。从土地流转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路径、单个农业中小企业的弱质性要求集群融资和既有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提供了经验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次,设计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总体上对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概念、主体、渠道和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再结合农业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分为:专业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综合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和供应链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三类不同的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又设计了与之对应的三种不同的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具体形态。再次,分析论证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用评价。从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作节点和流程及其融资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对其运行机制作了分析。从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融资可得性、提高融资效率、共享融资利益和转移融资风险等方面对其效用评价进行了探讨。最后,还分别对专业型的、综合型的、农业供应链型的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萌芽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企业 融资模式 集群融资 土地流转 企业集群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4;F83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9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0-14
- 1. 农业产业集群研究10-12
- 2.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12-14
- (三) 概念的界定14-15
- 1. 农业中小企业14
- 2.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14-15
- 3.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15
- (四)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15-19
- 1. 研究思路及内容15-16
- 2. 所要解决的问题16-17
- 3. 研究的方法17
- 4. 研究的创新点17-19
- 二、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形成的必由性19-24
- (一) 土地流转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路径19-20
- (二) 单个农业中小企业的弱质性要求集群融资20-22
- (三) 既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为其提供了经验22-24
- 三、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设计24-33
- (一)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框架24-29
- 1.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界定24
- 2.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主体24-26
- 3.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结构26-28
- 4.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特点28-29
- (二)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具体形态29-33
- 1. 专业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29-30
- 2. 综合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30-31
- 3. 供应链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31-33
- 四、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33-42
- (一)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作节点和流程33-37
- 1. 农业集群财务公司融资基金的构成33-34
- 2. 农业集群财务公司组织机构设置34-36
- 3. 农业集群财务公司组融资基金的管理36
- 4.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流程36-37
- (二)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管理37-42
- 1. 融资信用评估37-40
- 2. 风险防范机制40-42
- 五、对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效用评价42-47
- (一) 降低了群内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42-43
- (二) 增强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可得性43-44
- (三) 提高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效率44
- (四) 集群内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利益得以共享44-45
- (五) 集群内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得以转移45-47
- 六、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萌芽47-52
- (一) 专业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萌芽-以鄢陵花木为例析47-49
- 1. 鄢陵花木概况47
- 2. 鄢陵花木产业化过程47-48
- 3. 鄢陵花木集群融资模式及效用48-49
- (二) 综合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萌芽-以商丘梁园区为例49-52
- 1. 商丘梁园区农业概况49-50
- 2. 梁园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及效用50-52
- 七、总结和展望52-56
- (一) 结论52
- (二) 政策建议52-54
- (三)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54-56
- 主要参考资料56-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晟;关于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J];发展研究;2000年05期
2 谯薇,宗文哲;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原因及形成方式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06期
3 池仁勇;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特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08期
4 储小平,李桦;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2年05期
5 蓝海林,蒋峦,谢卫红;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年11期
6 谯薇;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研究评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刘清华 ,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4期
8 谯薇;中小企业集群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杨保军;中小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31期
10 谯薇;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湘辉;周发明;孙艳华;;“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宋周莺;刘卫东;刘毅;;信息网络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以温岭市鞋业集群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任莉莉;;试论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吉林省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为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梁俊;;批发市场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及其效应分析——提升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谢伟;;服务中小企业 振兴玉林经济——玉林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6 张波;张国政;;中小企业集群低碳化发展初探[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梁俊;;批发市场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及其效应分析——提升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瑜;;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刘二亮;;廊坊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倪明 通讯员 武琼 黄少江;发挥广交会“龙头”效应 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N];广州日报;2012年
2 苑丹;长春中小企业集群悄然崛起[N];中国工商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叶立新 许成宽;博士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把脉”[N];安徽经济报;2007年
4 沈跃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创新 增强产业竞争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李峰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透视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邓苏勇;广西柳州着力打造四大中小企业集群[N];中国质量报;2005年
7 北京国际贸易学会课题组;中小企业集群克服开拓国际市场的障碍[N];国际商报;2003年
8 罗寿博;内蒙古中小企业获亿元专项扶持资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记者 李昕;兰州中小企业集群雁滩展翼[N];兰州日报;2014年
10 高长利;黑龙江:出台五项措施发展中小企业集群[N];商务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明;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谯薇;论中小企业集群[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晨阳;西南地区城镇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张润东;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严飞;中小企业集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毛文静;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肖冰;中小企业集群复杂网络资源整合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周素萍;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杜道洪;中小企业集群对群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艳;陕西省中小企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孙婷;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利军;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嘉懿;青岛市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5 霍朝霞;重庆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薛刘伟;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互助担保模式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振红;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环境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庄俊强;基于知识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徐哲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王辉;中小企业集群内生优势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32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3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