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1:14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研究
【摘要】:土地经济系数是在农用地分等中对土地经营效益进行横向比较的一个指标,土地经济系数的准确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农用地土地经济评价结果与分等定级成果能否真正、恰当地服务于农用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川省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差异大,将四川省划分为不同地貌区对其土地经济系数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各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的精确性。同时四川省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的研究较少,区域划分过于笼统,采用的计算方法也没有结合地貌区实际,导致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将四川省分为成都平原区、盆东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五个地貌区,通过农业产值消耗法计算各地貌区各县的土地经济系数,分析其分布情况:选择四种作物作为各地貌区的基准作物,通过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运用ArcGIS平台上的普通克里格和反距离权重方法对不同的地貌区基准作物与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空间插值,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不同地貌区整体土地经济系数及基准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四川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和完善提供精确的参数以及为四川省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农业产值消耗法计算得到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总体趋势是成都平原区盆东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其中成平原区土地经济系数最高的县为温江区(0.97),最低为安县和江油(0.81),盆东丘陵区土地经济系数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广安县(0.92)和岳池县(0.59),盆周山地区土地经济系数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荥经县(0.79)和古蔺县(0.62),川西南山地区土地经济系数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盐边县(0.85)和越西县(0.60),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经济系数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松潘县(0.69)和道孚县(0.46)。(2)成都平原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盆东丘陵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业科技贡献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土层厚度;盆周山地区农业科技贡献率、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川西南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主要影响因素都为农业科技贡献率。(3)各地貌区水稻土地经济系数的最优模型是指数和高斯模型,玉米土地经济系数的最优模型为球形和指数模型,小麦和油菜土地经济系数的最优模型均包括球形、指数和高斯模型。成都平原区的四种基准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成都市区附近,而最高值分布在东北部区域;盆东丘陵区水稻的经济系数最低值出现在区域北部,而小麦和油菜的最大值却出现在该区域,玉米的最大值在区域的西南部;盆周山地区的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基准作物分布特征相差较大,几乎出现相反的趋势;川西南地区四种基准作物的最高值在区域的东南部均有分布,但最低值分布不统一;川西北地区四种基准作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致分别分布在南部和北部。总体而言,四川省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土地经济系数均呈现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最低值均在西北地区,而最高值则根据作物的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区域,这与自然环境条件息息相关。(4)整个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成都平原区向东部的盆东丘陵区、周边的盆周山地区、西北部的川西北高原区以及川西南山地区递减的趋势;同时在分析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过程中,克里格插值法更优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
【关键词】:农用地 不同地貌区 土地经济系数 空间插值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文献综述12-19
- 1.3.0 土地评价12-14
- 1.3.1 农用地评价14-15
- 1.3.2 农用地分等15-17
- 1.3.3 土地经济系数研究17-19
- 1.3.4 文献评述19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案19-25
- 2.1 研究区域概况19-21
- 2.1.1 成都平原区19-20
- 2.1.2 盆东丘陵区20
- 2.1.3 盆周山地区20
- 2.1.4 川西南山地区20
- 2.1.5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20-21
- 2.2 研究方案21-25
- 2.2.1 研究目标21
- 2.2.2 研究内容21-22
- 2.2.3 研究方法22-24
- 2.2.4 技术路线24-25
- 2.2.5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25
- 3 土地经济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5-43
- 3.1 土地经济系数的分析26-32
- 3.1.1 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26-28
- 3.1.2 土地经济系数的修正28-32
- 3.3 影响土地经济系数的因素32-42
- 3.3.1 社会经济因素32-36
- 3.3.2 自然环境因素36-40
- 3.3.3 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0-42
- 3.4 小结42-43
- 4 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43-68
- 4.1 主要农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44-65
- 4.1.1 基准农作物的描述统计分析44-46
- 4.1.2 基准农作物半方差函数46-47
- 4.1.3 不同地貌区基准农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47-64
- 4.1.4 两种插值方法的比较64-65
- 4.2 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65-68
- 4.2.1 成都平原区66
- 4.2.2 盆东丘陵区66-67
- 4.2.3 盆周山地区67
- 4.2.4 川西南山地区67
- 4.2.5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67-68
- 4.3 小结68
- 5 结论68-70
- 6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俊辉,马仁会,崔建军,王利军,徐东瑞;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及比较[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2 马仁会,李强,崔俊辉,徐东瑞,徐群珍;土地经济系数宏观分区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3 张书凤;沈进;;21世纪江苏人才经济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4 李芳芹,朱彤,吴家正;热经济学在煤气厂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2年02期
5 周卫平;;农用地分等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比较研究——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芳芹,魏敦崧;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的热经济性分析[J];动力工程;2004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尧;四川省不同地貌区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利军;农用地分等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3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34228.html